立足语文根本 感受语文魅力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它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语文教材,蕴含着语言、情感以及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丰富、具体、生动,更要静下心来,使教学实实在在地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巧于点拨,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自人类社会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后,语言就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人类社会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的工具之一。因此,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足以引发人们对语文魅力的无限遐想。
识字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中文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如文字有很多可循的规律:有关水的就有“三点水”或是“两点水”的偏旁,如河、湖、海……,还有水的特点,清、洁、净等等,这都体现了文字的魅力所在。又如“哭”和“笑”两个字,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就是让不懂中文的老外看这两个字,让他猜哪个是哭,哪个是笑,结果很多人都猜对了。我们的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其中有形的成分,如“哭”是两个口在上面,底下有一点,就像人的双眼正流着泪的样子,而“笑”字各个笔画都是舒展开的,能给人眉开眼笑的感觉,这些都是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挖掘语文教材就能让这些有魅力的文字带给学生无穷的感受!
点拨,让学生感知文字的魅力很妙、很奇。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课文前面说,“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用的是“看”,而后一句“他盯着小葫芦”,用的是“盯”。这里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我们想一想,这两个字是很有特点的,“看”的范围大,不只是在一点上,“盯”就只在一点上。这里的“盯”是说那个人没有注意叶子上的虫子,只注意了葫芦。说明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盯的是葫芦,心里想的就只有葫芦。
点拨,使语文的魅力更生动、更形象。《桂林山水》一文,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全文中心句,上这课时,可先利用电教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再让学生们品读重点段落。经过反复的品读﹑推敲一句句、一字字,学生在读通、读顺文字中,自然就能读出桂林那幅山水画的美妙。当读着“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这些排比句时,文字里隐藏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就能完整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他们的心中也涌起了由衷的情、由衷的爱。此时,学生感受到的文字魅力既雅致又深刻。
二、赏读玩味,感知语言文字的美妙
赏读玩味,感知文字中透着的特殊气息。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给人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带我们到庐山一睹瀑布的雄奇壮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顿生思乡之苦;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使我们看到了一幅莺飞燕舞图;更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令我们明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赏读玩味,体验语文的魅力多姿多彩。教材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学素养,值得人们去欣赏。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也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到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赏读玩味,感悟语言特色的一个“神”字。有时一个标点,一横一竖,就可以改掉一整句话的意思。记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的:“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被人一改,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人,媳失人,婆媳皆失人。”传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与友人祝枝山外出游玩,祝枝山见一水车,立即脱口而出:“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即刻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妙趣横生,对仗十分工整,这些佳话流传千古,不胜枚举。
三、以读悟情,体验文章情感魅力
语文的魅力就是要让课堂充满情感。只有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语言文字能评赏玩味,学生才能亲自体验到更多、更深、更妙的情感,学生才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甚至有创新的理解。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动态过程完全可以以朗读调动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可以把“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儿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作为感情朗读的聚焦点,要引导学生分步朗读,逐步体会,整体感知内容。其次,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谈水浒”,此时,学生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伯父,而是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伯父。接着,让学生在理解“谈碰壁”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时感情明显升华了,学生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伯父,而是胸怀全国、憎恨敌人的伯父。最后,再去朗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读完后,学生已深切感受到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样分步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出情感,读出人物精神面貌。
就教材而言,语文是丰富的,它体现了基础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全面性。语文陪伴着一代代人,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感受语文的永久魅力!
一、巧于点拨,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自人类社会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后,语言就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人类社会交流思想和表情达意的工具之一。因此,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足以引发人们对语文魅力的无限遐想。
识字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中文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如文字有很多可循的规律:有关水的就有“三点水”或是“两点水”的偏旁,如河、湖、海……,还有水的特点,清、洁、净等等,这都体现了文字的魅力所在。又如“哭”和“笑”两个字,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就是让不懂中文的老外看这两个字,让他猜哪个是哭,哪个是笑,结果很多人都猜对了。我们的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其中有形的成分,如“哭”是两个口在上面,底下有一点,就像人的双眼正流着泪的样子,而“笑”字各个笔画都是舒展开的,能给人眉开眼笑的感觉,这些都是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挖掘语文教材就能让这些有魅力的文字带给学生无穷的感受!
点拨,让学生感知文字的魅力很妙、很奇。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课文前面说,“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用的是“看”,而后一句“他盯着小葫芦”,用的是“盯”。这里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我们想一想,这两个字是很有特点的,“看”的范围大,不只是在一点上,“盯”就只在一点上。这里的“盯”是说那个人没有注意叶子上的虫子,只注意了葫芦。说明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盯的是葫芦,心里想的就只有葫芦。
点拨,使语文的魅力更生动、更形象。《桂林山水》一文,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全文中心句,上这课时,可先利用电教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再让学生们品读重点段落。经过反复的品读﹑推敲一句句、一字字,学生在读通、读顺文字中,自然就能读出桂林那幅山水画的美妙。当读着“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这些排比句时,文字里隐藏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就能完整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他们的心中也涌起了由衷的情、由衷的爱。此时,学生感受到的文字魅力既雅致又深刻。
二、赏读玩味,感知语言文字的美妙
赏读玩味,感知文字中透着的特殊气息。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给人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带我们到庐山一睹瀑布的雄奇壮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顿生思乡之苦;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使我们看到了一幅莺飞燕舞图;更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令我们明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赏读玩味,体验语文的魅力多姿多彩。教材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学素养,值得人们去欣赏。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也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到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赏读玩味,感悟语言特色的一个“神”字。有时一个标点,一横一竖,就可以改掉一整句话的意思。记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的:“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被人一改,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人,媳失人,婆媳皆失人。”传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与友人祝枝山外出游玩,祝枝山见一水车,立即脱口而出:“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即刻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妙趣横生,对仗十分工整,这些佳话流传千古,不胜枚举。
三、以读悟情,体验文章情感魅力
语文的魅力就是要让课堂充满情感。只有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语言文字能评赏玩味,学生才能亲自体验到更多、更深、更妙的情感,学生才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甚至有创新的理解。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动态过程完全可以以朗读调动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可以把“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儿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作为感情朗读的聚焦点,要引导学生分步朗读,逐步体会,整体感知内容。其次,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谈水浒”,此时,学生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伯父,而是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伯父。接着,让学生在理解“谈碰壁”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时感情明显升华了,学生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伯父,而是胸怀全国、憎恨敌人的伯父。最后,再去朗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读完后,学生已深切感受到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样分步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出情感,读出人物精神面貌。
就教材而言,语文是丰富的,它体现了基础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全面性。语文陪伴着一代代人,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感受语文的永久魅力!
- 【发布时间】2020/7/9 8:44:17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