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创新使用教材

 

【作者】 罗雪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效教学,需以创新使用教材为前提。而创新使用教材又必须在充分研读基础上,才能弄清其教学目的和担当任务,才能在重组或改组上着力,并做好课堂延伸。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材;创新使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上课的依据,要做得更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如果教师一味“教教材”,视教材为“圣经”,囿于教材,照本宣科。那么,这种“忠实”的做法,即使再努力,其教给学生的也是僵化的教材,没有创新,而且,其培养的还是僵化的思维。因此,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倡导有效教学的当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不仅做教材的传授者,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要打破“唯教材是教”的错误做法,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中介,开展“用教材教”的创新教学实践,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有效教学需要创新使用教材的一些实践做法。
  一、立足于现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纵观小学语文所选教材,大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可以说篇篇优美、字字珠玑,每篇课文都是专家们的精心选择,从其选材、立意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蕴含着创新的精神,都担当着一定教学任务和侧重培养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做足解读研究,弄清其在教材编排中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设定好为其教学目的。这样,就为我们要创新开发教材,使用教材,夯实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其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师:课文中这样描写的,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现在我的眼前就有许多未来的画家,老师就请你们这些未来的画家们描绘一下大兴安岭的“绿”吧。
  学生在老师充满信任的话语,饱含期待的眼神中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A:大兴安岭的绿有嫩绿、墨绿、青绿。
  生B:还有苹果绿、草绿、鲜绿。
  生C:还有些绿颜色从山脚至岭顶由浅入深,有的又由深到浅,简直太丰富了。
  师:对,这是多么有层次的绿,多么动人的绿,多么令人心醉的绿呀。
  生D:像绿色的云朵,降临到祖国大地。
  生E:像绿色的海洋,所以老舍爷爷给课题叫“林海”。
  师:看到这么多的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F:看到这么多的绿颜色,我们的心情仿佛都变成了绿色的了。
  师:好,就让我们怀着这绿色心情与老舍爷爷一道,走近这茫茫的原始森林吧。
  这样教学,就是创新开发和使用了教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得到了思维培养,个性得到张扬,想象潜也得到了极大地培养。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风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和激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性学习精神,指导学生深入扎实开展阅读实践,让学生自主探讨寻找答案,担当着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角色,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能发挥出主体作用。
  二、重组或改组教学内容,落实“用教材教”思想 
  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担当的责任也非常多,这就为我们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极大地空间。那么,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使用语文教材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创造性做法,最多的还是重组和改组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思想。
  现目前,我们都使用的是部编版教材。而这种教材的受域性非常广,不可能有普遍的适应性。不同地方学生,受地域影响,他们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还有地际差异和个体差异,我们不能都按教材去教。所以,重组或改组的做法,我认为是科学的,也是可以有效实现的。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在研读、弄清教材编排意图基础上,只要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就可以发挥我们教师自身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把语文教材中《上学了》一课的“上学歌”提到观察图画之前使用;把该单元“语文天地”的练习活动灵活调整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而不墨守成规地使练习总是在讲完课文之后。教师也可根据季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如《看菊花》的教学。当然,也可根据节假日来安排教学教学内容,如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我们就可放置在端午节前夕才教学。经过这样设置,就体现了我们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了。   
  三、结合现实生活适度拓展,延伸社会
  语文源于生活,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又交际工具。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结合现实生活适度拓展,通过延伸到社会来提高其实用性,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而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让语文课堂更接近生活化。这样教学,我们既立足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堂,做到了向课前延伸,向课外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更能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倡导的开放教学观,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中、社会中接触语文材料,进行语文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要否定教材的作用,更不是淡化教材的要求。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是以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科学地构建语文课堂的知识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方法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的正确做法。
  参考文献:
  [1]郭燕,浅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解读[J].考试周刊,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7/9 8:45:52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