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均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初中生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生活方式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几方面重点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方法
一、 前言
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旧沿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影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对此,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为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二、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探索体育运动项目技巧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获得情感收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体育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选择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进行独立联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
以投掷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心球、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器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将训练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具体安排如下:(1)一号场地主要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力量大的学生,推荐器材为实心球;(2)二号场地主要针对身体素质薄弱、力量较小的学生,推荐器材为小沙包、纸飞机、降落伞;(3)三号场地有投掷目标,主要针对投掷较准的学生。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变换器材和选择场地,这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调动具有良好作用。
三、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心理学研究资料显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素养的发展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所扮演的体育教学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以亦师亦友的关系亲近学生,拉近体育教师与初中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宽松愉悦、和谐民主的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者,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盲样,使得学生明确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最佳状态的唯一途径,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才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发展;教师要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获得健康体魄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身体素质,在繁重的压力之下仍旧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四、 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由此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将体育锻炼看作是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逐步渗透到生活习惯之中。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锻炼学生体魄的效果,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体育锻炼,只有在不损害机体的前提条件下且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目的的体育活动,才是科学的体育锻炼。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要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与足球运动、身体部位结构有关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卫生常识的条件之下开展相应的足球运动活动。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足球运动技巧,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兴趣培养促使学生养成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第二,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学生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并且注重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个性差异,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确保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进入青春期的男生与女生在性格、爱好、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则可以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一方面,对于男生而言,他们喜欢足球、篮球等竞技性体育运动,教师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体育教学方案,在男生学生爱好强化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女生而言,她们更加倾向于健美操这一类运动量较小的项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性的时间鼓励其做感兴趣的活动,并进行科学点拨。通过这样方式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主要教学目标,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并通过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给学生,使得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享受体育课程给自身带来的身心愉悦之感,确保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龚建新.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12,114.
[2]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9):81-84.
[3]陈俊杰.从素质到核心素养——浅谈初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210.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方法
一、 前言
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旧沿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影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对此,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为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二、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探索体育运动项目技巧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获得情感收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体育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选择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进行独立联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
以投掷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心球、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器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并将训练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具体安排如下:(1)一号场地主要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力量大的学生,推荐器材为实心球;(2)二号场地主要针对身体素质薄弱、力量较小的学生,推荐器材为小沙包、纸飞机、降落伞;(3)三号场地有投掷目标,主要针对投掷较准的学生。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变换器材和选择场地,这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调动具有良好作用。
三、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心理学研究资料显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素养的发展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所扮演的体育教学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以亦师亦友的关系亲近学生,拉近体育教师与初中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宽松愉悦、和谐民主的体育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者,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盲样,使得学生明确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最佳状态的唯一途径,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才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发展;教师要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获得健康体魄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身体素质,在繁重的压力之下仍旧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四、 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由此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将体育锻炼看作是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逐步渗透到生活习惯之中。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锻炼学生体魄的效果,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体育锻炼,只有在不损害机体的前提条件下且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目的的体育活动,才是科学的体育锻炼。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要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与足球运动、身体部位结构有关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卫生常识的条件之下开展相应的足球运动活动。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足球运动技巧,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兴趣培养促使学生养成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第二,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学生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并且注重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个性差异,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确保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进入青春期的男生与女生在性格、爱好、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则可以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一方面,对于男生而言,他们喜欢足球、篮球等竞技性体育运动,教师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体育教学方案,在男生学生爱好强化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女生而言,她们更加倾向于健美操这一类运动量较小的项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性的时间鼓励其做感兴趣的活动,并进行科学点拨。通过这样方式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主要教学目标,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并通过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给学生,使得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享受体育课程给自身带来的身心愉悦之感,确保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龚建新.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12,114.
[2]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9):81-84.
[3]陈俊杰.从素质到核心素养——浅谈初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210.
- 【发布时间】2020/7/9 8:50:54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