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作者】 覃 春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革勒车镇革勒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好课
  根据教材及本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备课时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第一,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导语。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构思,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不能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第二,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第三,力求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授应该用微笑与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展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比较温和,假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板着自己的面孔,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使得学生感到压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期间给予学生正面性的鼓励,教师能够正面性的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长处进行进一步的发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天性好玩,对于游戏的探索欲望也十分强烈,在营造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这点进行进一步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兴趣,在课程学习中投入自己的感情,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师应该从动手操作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落实,儿童动手操作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手的运动能够让学生的大脑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广泛性的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手脑结合。这种氛围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不再是传统教学形势下的讲授与听课,而是在传统的知识内容中进行了创新形式的构建,让学生的语文课程变成一种情趣氛围比较浓烈的活动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都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潮水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觉得新奇,很多学生从头到尾把语文书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觉得很有必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还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得到了培养。
  五、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需要的一般是:学生阅读兴趣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听见学生的讲话,我很是高兴,灵机一动,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为了鼓励学生,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显得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我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对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和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一是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二是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三是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四是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五是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六是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 【发布时间】2020/8/18 17:20:57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