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低段古诗教育策略

 

【作者】 黄婷婷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子曰:“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1]这句话说明了学古诗对儿童启蒙的重要性。纵观小学古诗教学实际,发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拘泥于传统模式,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困难。笔者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部编版教材的古诗编排特点,结合实际教育经验,努力探寻小学低段古诗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古诗;低段;教学策略
  一、部编版教材编排特点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一二年级共选录古诗词27首,作品以唐诗为主,呈现方式主要为以下两种:
  一是完整课文形式呈现,课文版面设计简洁,以课文配图为背景,图文并茂。内容包括课题、作者、朝代和诗句四个部分,通过配图渲染诗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
  二是以“日积月累”的形式呈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设计了语文园地板块,有“日积月累”栏目。该栏目内容丰富,通常有古诗、成语和名言警句。选入其中的古诗短小有趣,易于背诵。既可积累语言,增长见识,又不占课时,不要求精讲,学生只要熟读成诵即可。
  二、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基本特征。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具有连续性,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不同阶段特征。[2]低段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处于知识的积累阶段,对事物缺乏自己的思考,独立思考能力尚未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探寻行之有效的低段古诗教学策略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学素养。首先,语文教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能拓展知识,拓宽视野。在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局限在专业范围,还应广泛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提升文学素养,才能带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其次,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更有魅力。我们常要求课堂要有语文味,在课堂,语文老师的语言本身就是一本教材,因为语文课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生动了,情感也就有了土壤。
  (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1.重视朗读教学
  叶圣陶曾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3]在古诗教育中,教朗读是首要任务之一,因为朗读是学生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孩子们自然读着读着就懂了。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导。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让学生读准节奏、轻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韵律美。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古诗朗读设计得更有趣味。如配乐朗读表演,诗王比赛等,让孩子喜欢古诗,从而热爱古诗。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古诗词讲究的是音律美和意境美,需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悟。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老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往往重在诗文翻译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记忆。这种呆板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逐句翻译式教学,通常在师生梳理生词、划分节奏之后。古诗词讲究意境美、含蓄美。因而,逐句翻译式教学古诗词不仅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感情,更禁锢了孩子的思维。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尚小,语文知识积累不足,很难通过字面的翻译进入诗中的情境,更别说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能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强调启发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诗文,运用音乐、图片和多媒体等手段渲染生动的场景,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以杨万里的《小池》为例,在教学“树阴照水爱晴柔”这一句时,教师可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鸟儿鸣叫的声音。
  师:现在,我们走近一点,来到了这个池塘边,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树的影子和水里的鱼儿。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启发学生想象)初夏的阳光不太热,照在你的脸上,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此时,你站在小池塘边,看见树阴,一阵微风吹过,你感觉怎么样?你再把小脚丫清凉的水里,你感觉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恰当的配乐,烘托诗歌情境,继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后请学生以诗人的身份配乐朗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引起情感共鸣,体会古诗的音律美和意境美。
  3.诗画结合悟诗情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粹又蕴含美感的艺术境界,诗与画本就是相通的。借助图画来进行古诗教学,既适应低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又与古诗词的艺术特征相契合。
  (1)赏画观诗景
  教师出示符合诗歌意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如在教学《村居》时,可借助配图直观展示:春暖花开之日,柳树低垂拂岸,三五孩童嬉笑打闹,远处只见高飞的风筝。画中有静有动,有人有景,勾画出江南春天独有的明媚与迷人。让学生通过图画入情入境,感受江南春天的温暖与儿童的天真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绘画明诗意
  读诗作画,以画明诗。教学《绝句》时,学习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后,发给各小组一张已画有黄鹂、鹭、垂柳和云等景物的图片。请学生为图片涂色,学生完成后选择几幅图进行分享,评价。
  师:为什么你的柳树要涂成浅绿色?
  生:因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天柳树刚发芽时是嫩绿的,所以我选择用浅绿色。
  画一画,能激发学生兴趣,手脑联盟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景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在思与辩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此外,也可在学习完一首古诗后,让学生自由给古诗配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能使学生将古诗词句内化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4.培养学生良好积累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积累,这些积累不仅来自课堂,更来自于课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字典、《古诗文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古诗解析》等工具书,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思考积累古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摘录到积累本上并批注一两句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创造力。当然,低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还需要老师建立家校联盟,创造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可利用早读课或自习课时间,带领孩子朗读经典诗文,让孩子们分享在家学习的和喜爱的古诗词。可举行班级诗词大会,让爱读诗词的孩子逐渐影响到其他孩子,从而在班级形成热爱古诗词的氛围。课后布置趣味作业,可以让孩子给家长讲古诗,观看《唐诗故事》等系列动画片。还可以利用家长课堂,选取有代表性的古诗,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排练情景话剧。
  古诗词凝练简约,它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都是一幅画,浸润着这世间的物、景、情。因此,提高古诗词教育的质量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专研,将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古诗词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
  [2]程海云. 辨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崔亚丽.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促悟[J]. 课外阅读(中旬),2012.
  • 【发布时间】2020/8/18 17:21:09
  • 【点击频次】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