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教改倡导“五育并举”,而“健康第一”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进入新时期以来,小学生健康素质明显下降,“体育固本”作用有所削弱,学生在参与运动的态度、行为方面较为被动,较少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再加之家庭、学校、社会对“体育促进健康”的认知不足,体育的健康促进作用不够明显。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切入,通过问题剖析探讨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优化校园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柏拉图说:“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滑,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体育运动是学生的“助长剂”,科学参加体育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体育健康运动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校、社协同参与。
一、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校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安排的校内体育锻炼时间往往很少。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天只有大课间时间锻炼十分钟左右,活动项目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广播体操为主,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几乎很少在体育课外进行,节假日在家更没有系统的体育锻炼安排。尤其是一些学校场地有限,体育器械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而多数小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兴趣不足,怕苦怕累、怕耽误学习,学校也出于安全考虑尽可能减少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常常导致学生近视、颈椎劳损、肥胖概率增加。
(二)家庭
现代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让孩子更加优秀,在文化学习上不断“加码”,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原本就很少的活动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很多学生反映回家之后根本没有时间锻炼。现代家庭物质条件普遍较好,家长为了让孩子长身体会大量增加营养,很多孩子营养过剩,进而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有些家长本身没有运动意识,很少督促孩子健康运动,这些都影响到小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
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运动量明显比以往减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闲暇时都在用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消耗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不但导致小学生视力水平下滑、颈椎病等问题,而且会造成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性格淡漠消极;导致学生触觉和肌肉本体感受能力下降,大肌肉群运动明显不足。加之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不适合户外运动,学生的运动量会随之减少,而雾霾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呼吸道健康。
二、强化小学生体质健康实施对策
(一)积极转变理念,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要发挥核心引导作用,依托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健康,要将学生的健康运动、身体健康作为常规任务来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以确保其活动质量。
学校要秉承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理念,注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长期、持续、有效的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指数的提升。首先,从制度层面保障、明确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时间多为1-3节课之间,因为这个时段天气环境较好,学生思维清晰、体能良好。其次,要结合教学实践确定大课间活动时长,如15-20分钟,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锻炼标准。第三,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不足,为了避免学生自由玩耍、不参与体育运动,学校需要在大课间活动中突出内容的吸引优势。
(二)合理利用现有设施,提高体育运动质量
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场地设施支持,但是校园设施建设需要相应的审批流程和资金拨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而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学校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设施应用效率最大化,为学生体育运动拓展有效空间。学校可先增设一些成本较低的锻炼设施,如踏步器、太空杠、云梯等,这些经济型的锻炼器械成本较低,安装维护便捷,安全性有保障,是学校设施建设优化的首选。
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掘自有资源,将传统运动项目和课间创新活动融为一体,如韵律操、跳绳、健美操、踢毽子等,这些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可以开展集体活动,在有限的活动区域内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利用上,可以采取班级轮作制度,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一拥而入导致场和器械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使体育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有利于其长期化、规划化、持续化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体质健康锻炼必须“先有兴趣、再有行动”,如果学生运动兴趣不足,那么就会在体育活动中处处被动,难以真正参与到健康锻炼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爱玩爱热闹的特点,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避免枯燥、重复、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主动参与到各类运动项目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健康运动中要注重“动静结合”,各项体育活动属于“动”的范畴,那么“眼保健操”、“闭目休息术”则属于“静”的范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视力会处于相对疲劳状态,这时候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同时,闭上眼睛按摩各个穴位,还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按摩和调整呼吸等形式,能够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闭目养神,降低学生的近视风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健康锻炼,教师要着力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双人快走”、“穿越火线”、“校园马拉松”、“班级接力跳”等,这些活动意趣相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间锻炼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每天在常规锻炼基础上,保证活动主题各不相同。学校可以结合特色活动,建立起特色大课间活动内容,如“运球小分队”、“劲舞团”、“羽毛球团队”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以比赛加强活动竞争力,在竞赛中张扬活力,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
(四)利用政策法规的导向性,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开展
为了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校园体育教学中,要紧扣《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教师要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度解读,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要完成的运动指标是“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分钟仰卧起坐”,高年级又增加了“50*8往返跑”,可见,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促进校园体育健康开展。
学生体质健康要建立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的部署实施体系,这样才能做到长期、高效。同时,学校还要制定与学生健康运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定期检查,在硬件安全建设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设施安全完全达标。如在运动区铺设人工草坪,以减少学生运动跌倒摔伤的风险;在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中要建立专人专责制度,做好维修、维护记录。
无论国家的宏观制度还是学校的细化制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在这些利好政策导向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大体质健康宣传力度
小学生体质健康受教育环境影响,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共建全民健康”的大环境下扩大体育锻炼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人人参与、人人健康”的环境下改变小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片面理解。
可组织“社区亲子运动会”,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体育项目,如亲子篮球、亲子接力、亲子踢毽等活动;社区之间、街道之间也可以开展运动健身交流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利用节假日的碎片化时间开展体育运动等,这些都能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三、结语
体魄强健,身心和谐,这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必须冷静看待当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滑的事实,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联动,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运动锻炼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地开展训练,让学生在健康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培养积极开朗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郭雨婷,王超.小学生体质现状及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79+171.
[2]刘夏冰.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1):127+145.
[3]刘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干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9(10):36-37.
[4]刘刚.有关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114+116.
[5]黎振刚.加强家校体育合作 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9(24):65-66.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柏拉图说:“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滑,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体育运动是学生的“助长剂”,科学参加体育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体育健康运动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校、社协同参与。
一、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校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安排的校内体育锻炼时间往往很少。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天只有大课间时间锻炼十分钟左右,活动项目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广播体操为主,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几乎很少在体育课外进行,节假日在家更没有系统的体育锻炼安排。尤其是一些学校场地有限,体育器械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而多数小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兴趣不足,怕苦怕累、怕耽误学习,学校也出于安全考虑尽可能减少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常常导致学生近视、颈椎劳损、肥胖概率增加。
(二)家庭
现代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让孩子更加优秀,在文化学习上不断“加码”,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原本就很少的活动时间变得更加紧张,很多学生反映回家之后根本没有时间锻炼。现代家庭物质条件普遍较好,家长为了让孩子长身体会大量增加营养,很多孩子营养过剩,进而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有些家长本身没有运动意识,很少督促孩子健康运动,这些都影响到小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
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运动量明显比以往减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闲暇时都在用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消耗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不但导致小学生视力水平下滑、颈椎病等问题,而且会造成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性格淡漠消极;导致学生触觉和肌肉本体感受能力下降,大肌肉群运动明显不足。加之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不适合户外运动,学生的运动量会随之减少,而雾霾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呼吸道健康。
二、强化小学生体质健康实施对策
(一)积极转变理念,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要发挥核心引导作用,依托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健康,要将学生的健康运动、身体健康作为常规任务来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以确保其活动质量。
学校要秉承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理念,注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长期、持续、有效的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指数的提升。首先,从制度层面保障、明确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时间多为1-3节课之间,因为这个时段天气环境较好,学生思维清晰、体能良好。其次,要结合教学实践确定大课间活动时长,如15-20分钟,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锻炼标准。第三,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不足,为了避免学生自由玩耍、不参与体育运动,学校需要在大课间活动中突出内容的吸引优势。
(二)合理利用现有设施,提高体育运动质量
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场地设施支持,但是校园设施建设需要相应的审批流程和资金拨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而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学校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设施应用效率最大化,为学生体育运动拓展有效空间。学校可先增设一些成本较低的锻炼设施,如踏步器、太空杠、云梯等,这些经济型的锻炼器械成本较低,安装维护便捷,安全性有保障,是学校设施建设优化的首选。
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掘自有资源,将传统运动项目和课间创新活动融为一体,如韵律操、跳绳、健美操、踢毽子等,这些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可以开展集体活动,在有限的活动区域内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利用上,可以采取班级轮作制度,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一拥而入导致场和器械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使体育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有利于其长期化、规划化、持续化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体质健康锻炼必须“先有兴趣、再有行动”,如果学生运动兴趣不足,那么就会在体育活动中处处被动,难以真正参与到健康锻炼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爱玩爱热闹的特点,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避免枯燥、重复、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主动参与到各类运动项目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健康运动中要注重“动静结合”,各项体育活动属于“动”的范畴,那么“眼保健操”、“闭目休息术”则属于“静”的范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视力会处于相对疲劳状态,这时候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同时,闭上眼睛按摩各个穴位,还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按摩和调整呼吸等形式,能够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闭目养神,降低学生的近视风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健康锻炼,教师要着力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双人快走”、“穿越火线”、“校园马拉松”、“班级接力跳”等,这些活动意趣相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间锻炼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每天在常规锻炼基础上,保证活动主题各不相同。学校可以结合特色活动,建立起特色大课间活动内容,如“运球小分队”、“劲舞团”、“羽毛球团队”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以比赛加强活动竞争力,在竞赛中张扬活力,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
(四)利用政策法规的导向性,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开展
为了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校园体育教学中,要紧扣《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教师要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度解读,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要完成的运动指标是“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分钟仰卧起坐”,高年级又增加了“50*8往返跑”,可见,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促进校园体育健康开展。
学生体质健康要建立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的部署实施体系,这样才能做到长期、高效。同时,学校还要制定与学生健康运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定期检查,在硬件安全建设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设施安全完全达标。如在运动区铺设人工草坪,以减少学生运动跌倒摔伤的风险;在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中要建立专人专责制度,做好维修、维护记录。
无论国家的宏观制度还是学校的细化制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在这些利好政策导向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大体质健康宣传力度
小学生体质健康受教育环境影响,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共建全民健康”的大环境下扩大体育锻炼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人人参与、人人健康”的环境下改变小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片面理解。
可组织“社区亲子运动会”,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体育项目,如亲子篮球、亲子接力、亲子踢毽等活动;社区之间、街道之间也可以开展运动健身交流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利用节假日的碎片化时间开展体育运动等,这些都能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三、结语
体魄强健,身心和谐,这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必须冷静看待当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滑的事实,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联动,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运动锻炼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地开展训练,让学生在健康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培养积极开朗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郭雨婷,王超.小学生体质现状及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79+171.
[2]刘夏冰.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1):127+145.
[3]刘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干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9(10):36-37.
[4]刘刚.有关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114+116.
[5]黎振刚.加强家校体育合作 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9(24):65-66.
- 【发布时间】2020/8/18 17:30:25
- 【点击频次】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