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就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与父母长期分开,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产生认知偏差等一些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关系着儿童权益保护,关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问题
1.缺少爱和归属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们有七种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归属与爱属于第三项需求,前四项低级需求都是生存所必需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高级需求,最终自我实现。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中,虽然吃、穿已经不成问题可以满足,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得缺失的归属与爱得不到满足,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育,如出现自卑心理、自我封闭等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认知偏差。在幼儿及小学期间,儿童还未形成自己的认知,儿童的认知水平往往是受到父母及亲人的影响,在遇到挫折时需要积极鼓励,在做出正确的行为时需要得到肯定,在不知如何决定时需要引导,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得到帮助,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但对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甚至就连通话都比较少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成长的引导的,在对于社会的认知上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孩子就会出现认知的偏差,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在道德意识养成期他们凭借的往往是以往经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出现道德的认知偏差。
3.不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个孩子不只是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占据着更大的比例。家庭教育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受着父母及家风的影响,变动及随意性比较大。比如有些孩子家里父母是做音乐的,孩子这方面就比其他同龄人要优越,还有些孩子从小就爱看书,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督促,对于本来还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迟到、早退、厌倦学习等情况,学校教师抓得再紧,还是无法改变这种状态,不能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对于打工在外的父母来说,虽然不能时常陪在孩子身边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但可以经常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家里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状态和表现,并非不在孩子身边就完全不予理睬,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即使不能见面也要把关爱留给孩子,关注孩子每天的日常及学习情况,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许会有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呼吁,为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如提供家庭教育的一些讲座,发放一些教育的宣传册等,从点滴的宣传中期望能够从思想上逐渐改变监护人的养育理念,改变校外教养方式。
2.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一个孩子从学校汲取的知识会影响着以后的发展,从步入校门到大学毕业需要十几年的辛勤付出,求学期间孩子们一天的时间大都是在学校度过,相对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就少很多,所以作为教师要像家人一样关爱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多交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教育好学生应该做到的一点,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需要得到理解和爱,教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可以弥补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游戏活动,增加孩子的参与感和集体感,还可以一起建立结对帮扶,在大集体中,找到你的位置,收获你的爱。学校可以聘请心理方面的教师定期为教师充电,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等,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一些出现问题的孩子的健康成长。
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状况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但孩子看待世界的观点可以点滴地做出改变,教师通过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当遇到困难时,帮助寻找解决的办法以及外部原因;在取得进步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坚持和努力的结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现有状态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亲力亲为更能深刻的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倾向于更多地关注表现较好的学生,而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很少给予机会。大多数留守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如果他们不被教师重视和信任,他们往往会以更加不服从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这时,教师应该多理解他们,多鼓励他们,他们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关爱与关注,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与阳光。已然留守,不能失守。我们携手一起消除留守儿童的精神沙漠,还他们一个美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增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3).
[2]刘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4).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问题
1.缺少爱和归属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们有七种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归属与爱属于第三项需求,前四项低级需求都是生存所必需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高级需求,最终自我实现。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中,虽然吃、穿已经不成问题可以满足,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得缺失的归属与爱得不到满足,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育,如出现自卑心理、自我封闭等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认知偏差。在幼儿及小学期间,儿童还未形成自己的认知,儿童的认知水平往往是受到父母及亲人的影响,在遇到挫折时需要积极鼓励,在做出正确的行为时需要得到肯定,在不知如何决定时需要引导,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得到帮助,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但对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甚至就连通话都比较少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成长的引导的,在对于社会的认知上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孩子就会出现认知的偏差,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在道德意识养成期他们凭借的往往是以往经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出现道德的认知偏差。
3.不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个孩子不只是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占据着更大的比例。家庭教育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受着父母及家风的影响,变动及随意性比较大。比如有些孩子家里父母是做音乐的,孩子这方面就比其他同龄人要优越,还有些孩子从小就爱看书,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督促,对于本来还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迟到、早退、厌倦学习等情况,学校教师抓得再紧,还是无法改变这种状态,不能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观念。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对于打工在外的父母来说,虽然不能时常陪在孩子身边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但可以经常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家里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状态和表现,并非不在孩子身边就完全不予理睬,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即使不能见面也要把关爱留给孩子,关注孩子每天的日常及学习情况,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许会有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呼吁,为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如提供家庭教育的一些讲座,发放一些教育的宣传册等,从点滴的宣传中期望能够从思想上逐渐改变监护人的养育理念,改变校外教养方式。
2.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一个孩子从学校汲取的知识会影响着以后的发展,从步入校门到大学毕业需要十几年的辛勤付出,求学期间孩子们一天的时间大都是在学校度过,相对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就少很多,所以作为教师要像家人一样关爱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多交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教育好学生应该做到的一点,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需要得到理解和爱,教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可以弥补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游戏活动,增加孩子的参与感和集体感,还可以一起建立结对帮扶,在大集体中,找到你的位置,收获你的爱。学校可以聘请心理方面的教师定期为教师充电,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等,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一些出现问题的孩子的健康成长。
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状况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但孩子看待世界的观点可以点滴地做出改变,教师通过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当遇到困难时,帮助寻找解决的办法以及外部原因;在取得进步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坚持和努力的结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现有状态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亲力亲为更能深刻的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倾向于更多地关注表现较好的学生,而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很少给予机会。大多数留守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如果他们不被教师重视和信任,他们往往会以更加不服从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这时,教师应该多理解他们,多鼓励他们,他们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关爱与关注,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与阳光。已然留守,不能失守。我们携手一起消除留守儿童的精神沙漠,还他们一个美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增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3).
[2]刘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4).
- 【发布时间】2020/9/4 16:49:20
- 【点击频次】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