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趣味性教学探究

 

【作者】 张华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茶盘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数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需要我们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搭建活动化教学平台,实施趣味性的数学作业等方式来进行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一个人的兴趣是他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维持他学习热情最充足的动力源泉。因此,热烈的学习愿望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更高的实效性,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我们就应加强趣味性课堂的营造。从实践来看,只有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和需要,才会产生巨大的求知动力,激发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一堂课的趣味性越强,学生参与程度就会越高,学习的主动探索精神就会越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下面,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本文将从教学情境、活动平台、作业实践等方面探讨低年级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过程趣味性
  情境策略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诱思性,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高效教学策略。该策略的目的在于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和教学内容间的“不协调”,创造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一)教学情境故事化。结合二十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最易接受富有童趣的故事。把课堂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几”和“第几”时,我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比赛动画课件,配上了语言描绘及音乐渲染等,让孩子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运动场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排在第几,顺利渗透了基数和序数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便捷地从身边事物中学习数学。我认为生活情境是让数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手段。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孩子在逛生活超市时,观察并记录3个以上的非整数标价的商品标签,然后让学生比较商品标签,交流观察结果,认识到小数和整数、分数一样,是数的一种,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及多位小数的知识,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三)教学情境直观化。随着科技发展和“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多媒体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践表明,运用实物、教具模型、PPT等直观化手段,能够改善数学教学一讲到底的枯燥乏味,实现抽象概念具象化,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进而加大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搭建有趣的活动平台,提高教学趣味性
  搭建活动平台,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轻松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
  (一)设计操作性活动。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其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二)设计游戏性活动。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指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以最自由、自然的形式,认识和学习周围世界。低年级孩子自制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边玩边学”,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左、右”的知识后,让孩子跟着老师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师),“我就跟你这样做……”(生)。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了知识,还发展了其他能力。
  (三)开放创新型活动。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是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创新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空间中自由驰骋,燃起智慧的火花。例如,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后,我便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小树、小鸟、帆船等形状,以此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有趣的作业实践,提高教学趣味性
  “重复是知识的母亲”,学生接受新知识后还需要复习巩固才能牢固掌握。然而大部分作业常常枯燥乏味、机械重复,导致学生应付了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讲究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趣味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一)在游戏中作业。做游戏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教学游戏,复习巩固时设计游戏性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学习完“10”的相关知识后,我先教了孩子们折纸电话,再让他们回家后和家长打电话对口令,复习10的分解与组成。这种于游戏中巩固新知识的方法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生活中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结合实际问题,让数学生活化。在学习完长度单位后,教师可以布置测量身高、家具长度等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测量任务过程中,加深对长度概念的理解。
  (三)在观察中作业。观察是获得信息、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是思维的窗户。在学习新课程后,布置新颖有趣的观察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后,让学生从正面、顶面、侧面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或水杯,并把看到的情形画下来。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从而引导学生看问题要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是现代教育的新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求成欲望,发展终身数学素养,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的策略探究[J].教师,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9/4 16:51:39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