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浅析

 

【作者】 范 茂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结合问题导学法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问题的科学设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推动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递基础概念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自主解答题目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案例与应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数学问题,达到学习目标,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跟生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学生理解、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是极有帮助的。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时要多结合生活,这样一方面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的固有偏见,另一方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如“高楼是什么构造,有几个面?家里用的水桶是什么结构?如何计算它的体积?”等。要引导学生思考物品对应的立体模型,并鼓励学生课下多寻找几个对应的模型,多观察日常生活,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合理设置问题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在问题设计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与其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对其知识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掌握,为问题的设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问题进行层次性设计,能够充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因问题难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自身教学经验,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推动问题导学的高效开展。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则应当强化其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数学问题,科学把握提问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都比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校园活动,在定制礼服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身高,身高的统计区间为:小于155;155~160;160~170;大于170。统计的数据需要区分男女生。”问题提出之后,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然后归纳整理数据。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科学设计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思想需要教师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科学的优化,结合教学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并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构建。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设置相应的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协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其能够通过组内讨论过程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思维的激发,并能够充分发挥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并提出分组讨论问题,如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有哪些?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4、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在我们的问题导学法渗透的数学课堂中,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进行问题的解决之后,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最终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课堂评价。这要求老师要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的表扬,而对于不足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评价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5、注意情景的导入
  课堂导入的环节在整个数学的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抓住课堂导入的作用,通过导入提高课堂的效果,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的,老师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呢?这些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在当前的大部分课堂中,课堂导入环节并没有引起重视,呈现薄弱的状态。很多老师往往采用对上节课知识复习的方式展开导入,这样完全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也就无法更好的让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那么这时老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导入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低温,在问题的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的布置。当然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避免让学生觉得晦涩和难以理解。
  6、有效增加生活化问题
  在全面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来发掘丰富的生活化资源,不断的探索数学课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机整合。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置的问题:“乐乐福超市当中,一人乘坐自动扶梯向上运行14米,此时此人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6米。如果这人继续乘坐电动扶梯向上于继续运行6米之后,此人在水平位置上前进了多少米?此人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都有与家长到超市购物乘自动扶梯的经历,教师再根据此场景提出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电动扶梯的情况构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正弦和余弦表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掌握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求解的方法和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地运用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06期
  [2]范祥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02期
  • 【发布时间】2020/9/4 16:54:05
  • 【点击频次】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