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弊端,导致实验组织形式单一,且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能够推动理实一体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深度学习,将化学知识内化为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九年级升学考试都要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检测,并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化学实验往往承担着理论学习、实践验证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等方面的任务,化学实验对化学科学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有科学家说过,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演示实验培养习惯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我们要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为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做好准备。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例如做“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提醒学生重点观察镁条燃烧后发生的现象——燃烧时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可知燃烧的剧烈程度;而镁条燃烧之后又产生了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也是实验中重要的化学变化。另外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处,发现燃烧硫的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也就是产生了二氧化硫,而学生用手触摸集气瓶,也会发现瓶壁的温度上升,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放热反应。可见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实验塑造个性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要将化学课堂交给学生,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活动中,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操作者”,在开展自主实验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个性。例如学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时,先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实验原理,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并准备材料、动手操作,最终总结实验结果。而为了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能力,调动探究思维,完成实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反思:①除了课堂上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外,尝试设计一个不同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空气成分;②能不能将实验中使用的红磷改成硫或者木炭?说明原因。③总结这次实验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再次检验了自主实验的过程,并且再次巩固相关知识,围绕问题活动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
三、情境实验调动思维
开展情境实验,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实验思维。所以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我们要创设多样情境,鼓励学生互动、体验与感悟。例如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有的学生觉得蜡烛燃烧没有什么新奇,所以课上容易溜号。但是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同学们见过哪些形状的蜡烛?都有什么颜色?点蜡烛时,你有什么发现吗?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共有几层火焰?为什么点燃蜡烛时会冒黑烟?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学生也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但是却很难给出答案,由此也就产生了迫切探究的欲望,在情境实验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一次自主探究活动。
四、分组实验提升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学习方法,有助于推动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适当采取分组实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参与实验的浓厚兴趣。通过合理分组,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并且彼此取长补短,既能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合作能力,也能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成果,提高实验效率。例如在证明“鸡蛋中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活动中,实验过程就是将少量的鸡蛋壳放到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玻璃盖沾上少许澄清的石灰水,盖住玻璃杯。再观察玻璃杯中的实验变化,就会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而玻璃盖上的石灰水也从澄清变得浑浊。由于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略有复杂,需要几名同学配合完成,才能保证实验效果。完成实验后,判定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也就验证了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成分,通过合作实验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生活实验积累知识
化学教育回归本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通过开展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让化学教育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研究“酸的性质”时,开展“检验碳酸盐”的实验活动,我创新性地启发学生将大理石材料换成生活中常见的“水垢”,观察实验中水垢和盐酸发生了哪些反应。这种做法不仅节约化学材料,而且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从实验中受到启发,课后自己设计家庭小实验,用醋去除水壶里的水垢,这样也就将化学知识成功延伸到生活中。再如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空气污染情况、污水处理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关注时事热点新闻,分析假酒的危害等等。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实验意识,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并且自觉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总之,挖掘丰富的实验资源,创新趣味实用的实验活动,不仅给化学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让孩子们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好处,进而乐于参与实验活动,主动探究思考,调动化学思维、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才是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良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01):105-106.
[2]徐茂坤,毕研成.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7):142-143.
[3]陈丽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赤子(中旬),2019(10):95.
[4]郭盛敏.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9.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九年级升学考试都要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检测,并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化学实验往往承担着理论学习、实践验证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等方面的任务,化学实验对化学科学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有科学家说过,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演示实验培养习惯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我们要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为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做好准备。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例如做“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提醒学生重点观察镁条燃烧后发生的现象——燃烧时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可知燃烧的剧烈程度;而镁条燃烧之后又产生了白色粉末状物质,这也是实验中重要的化学变化。另外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处,发现燃烧硫的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也就是产生了二氧化硫,而学生用手触摸集气瓶,也会发现瓶壁的温度上升,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放热反应。可见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实验塑造个性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要将化学课堂交给学生,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活动中,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操作者”,在开展自主实验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个性。例如学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时,先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实验原理,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并准备材料、动手操作,最终总结实验结果。而为了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能力,调动探究思维,完成实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反思:①除了课堂上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外,尝试设计一个不同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空气成分;②能不能将实验中使用的红磷改成硫或者木炭?说明原因。③总结这次实验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再次检验了自主实验的过程,并且再次巩固相关知识,围绕问题活动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
三、情境实验调动思维
开展情境实验,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实验思维。所以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我们要创设多样情境,鼓励学生互动、体验与感悟。例如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有的学生觉得蜡烛燃烧没有什么新奇,所以课上容易溜号。但是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同学们见过哪些形状的蜡烛?都有什么颜色?点蜡烛时,你有什么发现吗?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共有几层火焰?为什么点燃蜡烛时会冒黑烟?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学生也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但是却很难给出答案,由此也就产生了迫切探究的欲望,在情境实验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一次自主探究活动。
四、分组实验提升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学习方法,有助于推动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适当采取分组实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参与实验的浓厚兴趣。通过合理分组,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并且彼此取长补短,既能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合作能力,也能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成果,提高实验效率。例如在证明“鸡蛋中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活动中,实验过程就是将少量的鸡蛋壳放到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玻璃盖沾上少许澄清的石灰水,盖住玻璃杯。再观察玻璃杯中的实验变化,就会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而玻璃盖上的石灰水也从澄清变得浑浊。由于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略有复杂,需要几名同学配合完成,才能保证实验效果。完成实验后,判定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也就验证了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成分,通过合作实验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生活实验积累知识
化学教育回归本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通过开展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让化学教育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研究“酸的性质”时,开展“检验碳酸盐”的实验活动,我创新性地启发学生将大理石材料换成生活中常见的“水垢”,观察实验中水垢和盐酸发生了哪些反应。这种做法不仅节约化学材料,而且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从实验中受到启发,课后自己设计家庭小实验,用醋去除水壶里的水垢,这样也就将化学知识成功延伸到生活中。再如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空气污染情况、污水处理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关注时事热点新闻,分析假酒的危害等等。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实验意识,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并且自觉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总之,挖掘丰富的实验资源,创新趣味实用的实验活动,不仅给化学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让孩子们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好处,进而乐于参与实验活动,主动探究思考,调动化学思维、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才是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良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01):105-106.
[2]徐茂坤,毕研成.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7):142-143.
[3]陈丽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赤子(中旬),2019(10):95.
[4]郭盛敏.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9.3
- 【发布时间】2020/9/4 16:57:25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