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 ;
【正文】 合作,是学生在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一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伙伴,合作的机会很少,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能力呢?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活动情境,并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通过操作,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既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一味的讲授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小组合作与讨论。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挥群体协作功能和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组织小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有益处。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完成——“怎样求出一个红薯的体积?”给学生的模拟工具是火柴、煤气灶、一个锅、案板、台秤(或天平称)、刀、尺子、长方体的玻璃缸、一些线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想出了这样一些方法:1.称红薯的重量,然后削出一个棱长为一厘米的正方体形状的红薯,也称出它的重量,用原红薯的重量去除以一立方厘米红薯的重量,就可以求出红薯的体积。2.在玻璃缸内盛满水,把红薯用线拴住放入,部分水会溢出。在把红薯拿出,玻璃缸内水面下降。量出玻璃缸内的长、宽以及水面下降的高度,这三个数据的乘积就是红薯的体积。3.把红薯煮熟,挤压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和高(或棱长),就能求出体积。这些方法设计出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行,怎么具体操作。
学生想出的方法用到的知识都是他们已经学到的,有的甚至不是本单元的知识,或者是极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是在积极创新,也是对旧知的一种极好的复习巩固——既复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又使学生自己发现了一些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举多得。
二、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如三年级中“估一估”实践活动课中,我在讲授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高高的一摞本子进行估算、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离正确的本数最接近。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限,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在学习这些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当一些学困生遇到困难时小组长会主动地帮助组员,通过他们耐心地演示、解释、指导,不一会儿,没法理清解题思路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必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分,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分成了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举“×”,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派出代表,一场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2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2份?”反方代表点头:“是的,是的。”正方代表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代表从圆形纸片上随意地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于底气不足,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是相互间的尊重和理解,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其乐融融。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可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与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通过操作,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既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一味的讲授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小组合作与讨论。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挥群体协作功能和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组织小组学习交流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有益处。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完成——“怎样求出一个红薯的体积?”给学生的模拟工具是火柴、煤气灶、一个锅、案板、台秤(或天平称)、刀、尺子、长方体的玻璃缸、一些线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想出了这样一些方法:1.称红薯的重量,然后削出一个棱长为一厘米的正方体形状的红薯,也称出它的重量,用原红薯的重量去除以一立方厘米红薯的重量,就可以求出红薯的体积。2.在玻璃缸内盛满水,把红薯用线拴住放入,部分水会溢出。在把红薯拿出,玻璃缸内水面下降。量出玻璃缸内的长、宽以及水面下降的高度,这三个数据的乘积就是红薯的体积。3.把红薯煮熟,挤压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和高(或棱长),就能求出体积。这些方法设计出之后,可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行,怎么具体操作。
学生想出的方法用到的知识都是他们已经学到的,有的甚至不是本单元的知识,或者是极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是在积极创新,也是对旧知的一种极好的复习巩固——既复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又使学生自己发现了一些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举多得。
二、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如三年级中“估一估”实践活动课中,我在讲授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高高的一摞本子进行估算、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离正确的本数最接近。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使学生学会合作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限,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在学习这些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当一些学困生遇到困难时小组长会主动地帮助组员,通过他们耐心地演示、解释、指导,不一会儿,没法理清解题思路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必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分,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分成了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举“×”,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派出代表,一场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2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2份?”反方代表点头:“是的,是的。”正方代表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代表从圆形纸片上随意地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于底气不足,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是相互间的尊重和理解,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其乐融融。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可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与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的情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 【发布时间】2020/9/4 17:02:34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