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浅见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党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搞好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多写“三亲”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小学生刚进入习作阶段,作文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我所说的“三亲”,是指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亲自所见、亲自听闻的人和事。首先,要求学生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有意义的事。其次,要求学生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很多的人、事、景,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要求学生写“我”闻以及所思所想。对自己听说的人和事,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和合理的想象,写进作文里;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大大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信心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有了。让他们自己来写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东西,就有话可写,就不会胡编乱造,不会无病呻吟了。
二、善于写好“他”人,拓宽学生习作的内容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写好“我”之后,还应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引向“他”,这样,学生习作可写的内容也就会更加丰富。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好“他”,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书写“周围”见闻,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可写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如写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四、激荡学生思维,点燃作文创新的火花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就可以把他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等等。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淡,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煮饭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五花八门,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得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我感触很深: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提问方法加以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寻找习作亮点,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
我认为要大力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进行肯定和赞扬。小学生都会因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得到认可而感到自豪,觉得开心。连我这个老师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高兴而兴奋,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争先恐后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我真想把它们连根拔掉。”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农村孩子才有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无定法,各师专家各有技法,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让乡村的的小学生在欢乐中写好作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多写“三亲”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小学生刚进入习作阶段,作文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我所说的“三亲”,是指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亲自所见、亲自听闻的人和事。首先,要求学生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有意义的事。其次,要求学生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很多的人、事、景,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要求学生写“我”闻以及所思所想。对自己听说的人和事,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和合理的想象,写进作文里;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大大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信心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有了。让他们自己来写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东西,就有话可写,就不会胡编乱造,不会无病呻吟了。
二、善于写好“他”人,拓宽学生习作的内容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写好“我”之后,还应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引向“他”,这样,学生习作可写的内容也就会更加丰富。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好“他”,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书写“周围”见闻,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可写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如写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四、激荡学生思维,点燃作文创新的火花
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就可以把他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等等。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淡,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煮饭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五花八门,想不到,学生竞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得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我感触很深: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提问方法加以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寻找习作亮点,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
我认为要大力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进行肯定和赞扬。小学生都会因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得到认可而感到自豪,觉得开心。连我这个老师也常常被自己找到作文中的闪光点而高兴而兴奋,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争先恐后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我真想把它们连根拔掉。”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农村孩子才有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无定法,各师专家各有技法,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让乡村的的小学生在欢乐中写好作文。
- 【发布时间】2020/9/29 15:27:38
- 【点击频次】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