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阅读与“悦读”的新思考

 

【作者】 陈小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增强学生们自身的语文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可以借助阅读去更有效的掌握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利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学校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培养他们形成自主能力,借助阅读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以及解决阅读环节中的重难点问题,切实将阅读转换成“悦读”,让学生带着愉悦去掌握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最为基本的教育之一,需要老师在授课环节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授课手段,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如此一来才可以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将来的语文学习铺垫坚实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授课时必须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始着手,提供给其越来越多的阅读技巧,进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并且,老师还要对课堂授课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并不合理
  完整的、清晰的授课目标是制定阅读授课内容以及阅读方式的基本,为学生们开展阅读学习供应了充足的参考。小学生通常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都十分强烈,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会使其对课堂阅读丧失应有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就需要把新颖的教学模式和阅读有效融合起来,就可以切实培育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学习热情。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授课环节中,授课内容大多都集中在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语句的理解上,始终都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对学生一味地填充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开展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这就导致语文阅读授课品质与效果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如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还依旧使用着老旧的语文授课模式,并不具备新颖性和灵活性,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就会对其丧失兴趣,甚至是产生反感与厌恶,如此一来,语文阅读课堂就必然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二)教学资源不足,师生间缺少互动
  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时候,通常只会对课本上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教材是学生十分反感且讨厌的阅读渠道。因此学生对语文老师所阐述的多种知识点,必然不会产生了解的积极性,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多多开拓课外阅读的途径,把其引入到语文阅读课堂授课中来,借此增强学生们对阅读的了解兴趣。以往的阅读授课方式,通常是老师一味地对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单纯的记录老师所阐述的内容,这也就导致他们无法深化这些重难点知识。因此小学生们在开展阅读练习的时候,时常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这时,老师就需要多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深层次掌握学生内心的理念和想法,引导其形成正确的阅读技巧,强化自己的阅读水平,知道怎么寻找课文的中心语句,研究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等等。
  (三)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
  小学生通常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并不是很多,那么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有着很大的困难程度,所以,就会让他们对阅读丧失原有的兴趣。而若是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老师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但是在如今时期,老师并没有十分重视对学生们进行阅读教育,只看重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的解答,这就导致学生们在阅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着手,也不知道使用怎样的阅读方式才可以更有效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此时,就需要老师先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入手,接着再知晓作者的生平情况,如此一来才可以越加全方位的掌握文章内容,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而因为老师并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预先完成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也会为他们施加更多的压力,进而对他们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从兴趣引入
  如今时期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都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指导,是一个身体与心理都并没有发展成熟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偏低,大多数学生都是依赖于老师的监督才可以完成学习,而面对十分复杂或者是笼统的知识,他们通常都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若是想培育小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就需要老师将学生当做课堂主体,借助多种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来开展课堂授课,让学生在此种环节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完全掌握。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老师就可以制定部分问题来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激起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也能够在阅读的结尾布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充足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解“珍珠鸟”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此篇文章是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主要是用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主人公为珍珠鸟创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还阐述了珍珠鸟的特点。但是这部分内容却无法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不能完整的在脑海中把珍珠鸟的形象勾勒出来。此时,老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为他们放映出珍珠鸟的动态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是否和原文相符,有着哪些的不同或者是有着哪些的相同,切实调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和课文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深刻的喜爱之情。
  (二)多向互动,开展合作交流
  阅读的重中之重就是理解。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对阅读素材的掌握程度等等都会对阅读理解的环节和结果造成影响,其重点是怎样把阅读素材所供应的内容与脑海中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效的融合起来,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理解与运用。新课程提倡,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输与应用的环节,更是老师和学生达成亲密互动,彼此交流,积极努力,一起创新与开发课程的环节。阅读教学是所有学生、老师甚至是教材之间进行对话的一个流程,所以一定要创设出有助于开展合作交流的互动场景,使学生有越来越多可以自由发挥的时间及空间。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首先就要针对第一段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为什么乌鸦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喝到水呢?”然后让学生们对第一段进行阅读,并在小组内部对这一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质疑,“究竟怎样才可以喝到水”,接着老师就要为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一个窄口的瓶子并在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在第二三段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而借助此种合作探究,就必定能够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智力,切实将阅读变成“悦读”,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利用辩论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老师在对小学生开展指导的时候,需要借助各种方式来调动其对阅读的积极性,辅助其知晓越来越多的阅读技巧,在阅读的环节中可以掌握课文的主旨及思想,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授课目标。首先,老师就应该把阅读变得越加生活化。语文知识和大家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授课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真正出现想要阅读的欲望,并能够切实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魅力,可以借助阅读开拓自己的眼界,学习到越来越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需要让学生们将课文通读一遍,先知晓文章所讲解的内容。然后就能够在班级中举办一场辩论会,并根据个人意愿和想法,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就课文中两个孩子的观点开展辩论,借助此种方式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种环节中,老师就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充满了气势,而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老师就需要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决定获胜的队伍,并对赢得胜利的队伍进行赞扬与鼓励。如此一来不仅真正调动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了解和掌握,确实实现了将阅读变为“悦读”的目标。
  (四)制定完善有效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根据。而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则是增强课堂授课效果的基础,要在对课本内容有充足把握的前提下,注重和三维目标的融合,在整个课堂授课环节中需要按照课本或者是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并借助教学来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让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彼此达成渗透。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按照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来设计出不一样层次的授课任务,从秉持着课堂价值的原则开始着手挑选教学模式,将其落到学生发展的归点。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平时的个性特点与行为习惯,且从中研究出学生阅读困难的主要因素。然后再针对这部分因素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切实让学生将全身心都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获得享受,在阅读中了解知识。
  总而言之,若是想切实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变为“悦读”,小学语文老师就一定要从兴趣开始着手,并利用多向互动来开展合作交流,然后借助辩论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最后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们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也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解瑜.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 2019,(42):115.
  [2]应学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7,(01):18.
  [3]钟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明日, 2019,(13):237-237.
  [4]夏文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19):191.
  [5]张方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2017,(1):175-176.

  • 【发布时间】2020/9/29 15:32:43
  • 【点击频次】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