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作者】 雷 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艺术,一个精彩的数学新课导入,既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数学新课又如何更好地导入呢?本文就我个人的几点教学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是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导入虽是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自然地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等作用。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就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师”。谜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适合儿童好奇心的需要,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这样做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我用了这样一个谜语导课。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学习“循环小数”,任课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投影片,让学生体验红黄绿灯总是相隔一段时间依次变化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解释:“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循环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循环现象。”事实上,在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进而导入循环小数这一节的内容。通过这种从实际生活直接导人循环小数教学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设问,引发认知冲突
  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于用数学知识及技能来解决问题,当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或新课题时,原有的知识与方法已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来解决。设问不是机械地搬出,而是巧妙地提出问题,诱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兴趣,激励学生从已知领域大胆深入未知世界,探求新知识、新技能。例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教师巧妙地提出:“是不是两个图形的方格数相同,它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学生依据获得的知识自然齐声回答:“它们的面积相等。”“真的吗?”教师立刻出示两个方格数相同,但方格大小不同的图形,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强烈冲突。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他们就会情趣盎然地投入“面积单位”的学习之中。
  四、联系实际,激发求知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的实例既生动又具体,选择一些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导入,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急速高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关于新知的学习中去。如教《年、月、日》时,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又如教《乘法应用题与常量关系》时,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到商店里买过商品?买了些什么商品?你是怎样付钱的?学生回答说买过本子,铅笔……,有时只要看价钱单,有时需要用乘法,比如每本本子5角,买2本,就得用5乘以2。于是教师就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关于本节课新知的探索:商品的价钱,买东西的数量与应付的钱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体会它的亲切与自然。
  五、设置悬念导入法
  所谓的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猜角”的游戏法,先让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对照量角器,让学生报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一一猜对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兴奋,想知道究竟,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减两个角的度数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师顺时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于是板书新课题,于是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六、以旧引新,前后联系
  在数学新课导入时,可以用旧知识引入新课,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减轻学习新课的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油倒出1/4,刚好12升,这桶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1/4改为25%,这样就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七、巧借数学史实,营造“数学”味
  数学教学中提倡尽量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渗透数学史。在课堂导人部分引人数学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的数学课更有数学味,也更具吸引力。例如“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举世瞩目,《九章算术》就是写于公元前250年左右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记载道“并两邪而半之,以乘正从(高)”(梯形面积=上底与下底之和的一半再乘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很深奥哦,咱们学完这节新课自然就会明白了。这种将数学史引人课堂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进人数学的世界。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观点与想法,仅供参考。但是我可以确定,如何合理设计、安排与运用课堂导入,它就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让课堂教学闪亮出场。当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关于这方面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 【发布时间】2020/9/29 15:38:31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