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前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科学活动教学中,提问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作为学前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者,要加强提问整个过程的精心设计,做好从设计到实施到问后处理这一完整过程,使其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学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提问;有效性;提高
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任务较多,既肩担科学启蒙教育之重任,又有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兴趣的落实使命。作为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这几年科学活动教学中,我认为实现学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提高作为课堂组织、管理、诱思的提问的有效性,让幼儿在活动思考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产生科学活动学习兴趣,进而获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提问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连串教学行为。要提高其有效性,就需要我们从设计到实施到问后处理这一完整过程去努力。
一、提高提问设计有效性
设计问题,是课堂提问的基础工程,是我们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工作。作为科学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在备课时要结合科学活动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在这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特征。
(一)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幼儿无疑教有疑,问题的启发性是开启幼儿思维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幼儿科学教育是老师诱导下开展的科学活动,而这种诱导,就是启发性提问所能产生的效果。通过引导诱发,形成内驱,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实践,主动去发现知识,探索问题,建构概念,形成科学认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新知识变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如设计出“你想想看,会是怎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不有别的看法”等提问,切忌用“对不对”“是不是一样的”等是否问来隐含答案,局限幼儿思维。
(二)问题设计应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科学,以活动形式进行落实,这本身就体现了教材的尊重学生这一理念。而提问作为科学活动实施的重要抓手,自然也应讲究趣味性设计。例如,在“观察蚯蚓”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小朋友,你们见过蚯蚓这种动物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呀?”在《电池的用途》活动教学中,为了增强提问趣味性,我们就可这样来设计问题:“孩子们,我们桌上有电池、电线、小灯泡、线路板,怎样才能使小灯泡闪闪发光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可有效激发幼儿探究活动兴趣,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并去操作实践,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
(三)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幼儿之间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小,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的影响,相反,更要利用差异实施梯度教学。作为一线科学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大纲要求,紧扣目标,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以便“对人发问”,问到幼儿思维现实点上。那怎样进行层次性问题设计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研究学情,明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科学习兴趣和需求,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设计,适时拔高,引发幼儿思维“跳一跳”。
二、提高提问实施有效性
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欲提高提问有效性,还需要科学实施,做到适时提问,选对人提问。还要加以区别提问,哪些问题适合对全班幼儿提问,哪些问题适合不同层次幼儿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都是我们在课堂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一句话,要做到灵活实施。作为一线教师,要在驾驭科学活动课堂上,及时观察,发现学生思维苗头,适时提问。例如,在“纸的吸水性”的科学活动中,在幼儿明了粉化纸,宣纸这两种纸都具有吸水性能后,引导他们比较,吸水能力的强弱,有位阳光男娃发现了粉化纸比宣纸吸水慢的结论。这时,我们就可这样提问;“小朋友,你们有这样的发现吗?能不能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正是这样有鼓励、有引导的提问实施,才使得幼儿有胆量把探索学习所得进行分享,大胆汇报出来。在这几年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中,我认为,要提高课中提问实施有效性,就要做到方法灵活,适时变通,能抓住教育契机,适时提出。
三、提高问后处理的有效性
不是幼儿回答了问题就结束了,还需要我们做好问后处理这个重要环节。要知道,提问的目的,不是反馈幼儿科学学习效果,而是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诱发幼儿思考和探索,即要做到问后处理有探索性。例如:在“省力的轮子”的教学过程中,在提了“除了汽车、自行车、小推车有轮子外,哪些东西也应装上轮子”的问题之外,进行拓展深化应用,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实践中,在问的再次诱导下,很多幼儿都大胆说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鞋底装上轮子,人就会跑得很快”“大电视机装上轮子,移动就很灵活而且省力”“房子装上轮子,搬家就很容易”如此等等回答,都是基于“为什么”这个问后处理得当而实现的,更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又如,在认识了青蛙这种动物之后,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青蛙前腿短,后腿长?”这样的提问不仅结合教学实际,也很人趣味性。在幼儿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又可进行拓展,让学生讨论袋鼠的腿的情况。这样的问后处理,既结合教学实际,有指向性,又能催发幼儿积极思考,有良好的探索性,能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认真操作感知,分析思考过程,得出科学结论。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活了动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喜悦,还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科学活动学习中的提问有效性,就需要我们抓好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设计是基础,实施是关键,问后处理是保障。作为一线科学活动实施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创新实施策略,让提问成为我们提高科学活动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层次与艺术[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
关键词:学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提问;有效性;提高
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任务较多,既肩担科学启蒙教育之重任,又有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兴趣的落实使命。作为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这几年科学活动教学中,我认为实现学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提高作为课堂组织、管理、诱思的提问的有效性,让幼儿在活动思考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产生科学活动学习兴趣,进而获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提问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连串教学行为。要提高其有效性,就需要我们从设计到实施到问后处理这一完整过程去努力。
一、提高提问设计有效性
设计问题,是课堂提问的基础工程,是我们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工作。作为科学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在备课时要结合科学活动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在这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特征。
(一)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幼儿无疑教有疑,问题的启发性是开启幼儿思维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幼儿科学教育是老师诱导下开展的科学活动,而这种诱导,就是启发性提问所能产生的效果。通过引导诱发,形成内驱,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实践,主动去发现知识,探索问题,建构概念,形成科学认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新知识变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如设计出“你想想看,会是怎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不有别的看法”等提问,切忌用“对不对”“是不是一样的”等是否问来隐含答案,局限幼儿思维。
(二)问题设计应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科学,以活动形式进行落实,这本身就体现了教材的尊重学生这一理念。而提问作为科学活动实施的重要抓手,自然也应讲究趣味性设计。例如,在“观察蚯蚓”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小朋友,你们见过蚯蚓这种动物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呀?”在《电池的用途》活动教学中,为了增强提问趣味性,我们就可这样来设计问题:“孩子们,我们桌上有电池、电线、小灯泡、线路板,怎样才能使小灯泡闪闪发光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可有效激发幼儿探究活动兴趣,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并去操作实践,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
(三)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幼儿之间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小,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的影响,相反,更要利用差异实施梯度教学。作为一线科学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大纲要求,紧扣目标,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以便“对人发问”,问到幼儿思维现实点上。那怎样进行层次性问题设计呢?我认为教师要充分研究学情,明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科学习兴趣和需求,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设计,适时拔高,引发幼儿思维“跳一跳”。
二、提高提问实施有效性
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欲提高提问有效性,还需要科学实施,做到适时提问,选对人提问。还要加以区别提问,哪些问题适合对全班幼儿提问,哪些问题适合不同层次幼儿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都是我们在课堂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一句话,要做到灵活实施。作为一线教师,要在驾驭科学活动课堂上,及时观察,发现学生思维苗头,适时提问。例如,在“纸的吸水性”的科学活动中,在幼儿明了粉化纸,宣纸这两种纸都具有吸水性能后,引导他们比较,吸水能力的强弱,有位阳光男娃发现了粉化纸比宣纸吸水慢的结论。这时,我们就可这样提问;“小朋友,你们有这样的发现吗?能不能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正是这样有鼓励、有引导的提问实施,才使得幼儿有胆量把探索学习所得进行分享,大胆汇报出来。在这几年学前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中,我认为,要提高课中提问实施有效性,就要做到方法灵活,适时变通,能抓住教育契机,适时提出。
三、提高问后处理的有效性
不是幼儿回答了问题就结束了,还需要我们做好问后处理这个重要环节。要知道,提问的目的,不是反馈幼儿科学学习效果,而是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诱发幼儿思考和探索,即要做到问后处理有探索性。例如:在“省力的轮子”的教学过程中,在提了“除了汽车、自行车、小推车有轮子外,哪些东西也应装上轮子”的问题之外,进行拓展深化应用,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实践中,在问的再次诱导下,很多幼儿都大胆说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鞋底装上轮子,人就会跑得很快”“大电视机装上轮子,移动就很灵活而且省力”“房子装上轮子,搬家就很容易”如此等等回答,都是基于“为什么”这个问后处理得当而实现的,更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又如,在认识了青蛙这种动物之后,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青蛙前腿短,后腿长?”这样的提问不仅结合教学实际,也很人趣味性。在幼儿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又可进行拓展,让学生讨论袋鼠的腿的情况。这样的问后处理,既结合教学实际,有指向性,又能催发幼儿积极思考,有良好的探索性,能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认真操作感知,分析思考过程,得出科学结论。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活了动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喜悦,还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科学活动学习中的提问有效性,就需要我们抓好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设计是基础,实施是关键,问后处理是保障。作为一线科学活动实施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创新实施策略,让提问成为我们提高科学活动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层次与艺术[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
- 【发布时间】2020/10/10 9:15:08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