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动态教学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践

 

【作者】 邓晓林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动态教学,就是构建师生有活力、课堂有互动的新课下的课堂,本文从教学内容动起来、学习主体动起来两个方面作了阐述,用自己亲身实践向广大教育朋友授了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态教学;动态课堂
  沐浴课改十年,奏响动态课堂。现代教学不需要沉闷,不需要一人飙言百家听,取而代之是充满活力、颇具动感的互动互补课堂。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何让初中学生在活动中既增知识又长能力?我作了多年尝试,取得一点动态教学观的心得,下面道出与大家分享。
  一、让教学内容动起来
  皮亚杰强调“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在每一节课都要创设情境,从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解决经历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图形的变化问题,比如《变化的三角形》一节,我采用几何画板做课件,较好体现“三角形的面积随三角形高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通过拖动变化能清楚地看到“高”在变化时,“面积”的数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学生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感受到问题的变化过程。再如,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与图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课件展示,变化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所以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视频化、知识动态化,就能很好地展现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发生过程中形成直观、动态印象,这样比凭嘴百般苦讲要深刻得多,更经济、更利于学生记忆。
  二、让学习主体动起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予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收获的多少等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了解学生,并分析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同时思考对课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力争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得。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动”中思考。围绕问题,分析推导,探索结论等等,学会数学的思想、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如果只停留在传授上知识就不易升华。记得在《一次函数》的一节课上,有一个问题的结论是:4x+2y=19,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实际问题,结果学生编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而且把我本来要扩充的问题也包含其中。这样处理,学生都积极动脑举一反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动”中操作。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表象,探究问题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成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如,在用计算器探索问题时,学生首先要熟练使用计算器,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弄清楚为什么。
  (三)让学生在“动”中表达。在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节都有需要学生交流小结的内容。在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新教材中不少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只要合理即正确。教师处理这样的内容时,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能简单否定,这样往往学生的回答会出乎老师意料地精彩。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学习《猜想、证明、拓展》。课堂的引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的组织指导都很流畅,这无疑是一节成功的课。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归纳课堂学习收获和体会时,学生争相发言,有一学生这样讲:“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首先要进行猜想,但猜想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不正确,这就需要证明,经过证明后才能说明正确与否,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证明上,还要把证明出来的结论进行拓展,引起我们的思考。”多么精彩的发言,他的回答为这节好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画龙点睛。
  (四)让学生在“动”中学习。“鱼”“渔”之别,说明的正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师给予学生的只能是信息,而不能给予真正的知识,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这一巨大反差的让要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学习数学。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程度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五)让学生在“动”中合作。“合作”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关键词,也是新课下改课堂的主题词,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在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合作意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兴趣,教会学生合作技能与方法;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这就是我的动态教学观,一切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业,愉快学习,体验成功。当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作法,需要改进。我将在以后教学中作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真正构建起教的有效方式、学的无限法宝。
  • 【发布时间】2020/11/5 16:14:58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