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作者】 柯 伟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考试是诊断、评价和选拔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面对考试的压力,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焦虑。如何针对学生的焦虑进行辅导,本文阐述了运用ABC理论缓解考试焦虑、提高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情绪适应、关注差异、合理期待、行为训练等方面进行考试焦虑的辅导。
  关键词:考试焦虑;ABC理论;心理韧性;情绪适应;行为训练
  一、考试焦虑概念和特征
  1.1考试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个体在特殊状态下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是由各种考试所产生的一组生理和行为的反应。??国外学者把考试焦虑定义为考试时对不理想的表现所带来后果的担忧。国内学者对考试焦虑主要从认知和情绪着手,认为考试焦虑是在应试的情景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点,表现为防御和逃避等情绪。
  1.2考试焦虑的特征
  考试焦虑对学生考试的正常发挥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焦虑程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感,提高考前复习的效率和考试过程的解题速度,对于高中生的考试成绩有正向的影响。而过度的考试焦虑一般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对学生成绩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考试焦虑的成因
  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是多方面,包括内在因素和外界影响等等。
  2.1内在因素
  2.1.1遗传因素
  从父母遗传的性格特质对于考试焦虑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和谨慎性、外向性、开放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情绪性呈现正相关。
  2.1.2 个人的期望值
  对自己能力认知准确的学生,往往能建立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成就目标和期望值,对于考试不会感觉到很大的焦虑。而一些缺乏正确的自我能力认知的学生,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过大时,常常会充满担忧、不自信等负面情绪。
  2.1.3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
  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主观判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考试的自我评估。研究表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越低。
  2.2外界压力
  2.2.1社会的关注
  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项考试,每年的高考和模拟考试经常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的关注度无形中让高中生面对考试存在压力。
  2.2.2 家长的期待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水平反映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可程度。当父母孩子期待较高,而孩子也有很强的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时,会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让孩子考试的焦虑水平降低。反之若是父母期待过高,而孩子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较低时,则会让孩子的焦虑水平急剧升高。
  2.2.3 学校的重视
  高中的考试一般学校都会非常重视,从高考到各种模拟考试、期末考试,逢考必分析、表彰。这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无形中增加了考试焦虑的水平。
  三、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3.1运用ABC理论缓解考试焦虑
  3.1.1 ABC理论基础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主要内容包括: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换句话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人对该事件所持有的不正确的看法和信念所导致的。
  3.1.2运用ABC理论缓解考试焦虑
  ABC理论的逻辑是引发考试焦虑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学生对待考试的非理性态度。因此要缓解考试焦虑,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纠正一些非理性的观点,重建对待考试理性的观念。比如“我必须考第一”、“今年高考,我必须上一本”等,怀有如此绝对化信念的考生极易陷入紧张情绪的困扰。也有一些学生总想着“要是考不好就完了”、“考不好父母、老师肯定对我失望了”,这样的学生自己想象着各种糟糕的结果,往往很难发挥出真实水平。因此要引导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考试观,高中平时的考试(除了高考)主要的功能都是诊断作用,帮自己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考试为后期学习指明方向。而高考对个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高考的成功不代表人生的圆满,高考的失利也不代表人生的失败。只要认知水平提高,对待考试的焦虑自然就可控了。
  另外对待考试结果要建立正确的归因。客观分析每次考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析知识盲点、思维误区、非智力因素失分等可以改变的因素,不可盲目归因为运气不好、脑子笨、能力不足等等不可控因素。这样可以找到后面努力的方向,减轻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3.2 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来自同伴之间的竞争压力、老师家长的期望压力等等。对于高考来说,适度的压力是有必要的,只有压力才能让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从各种诱惑中转移到学习上来。但是压力过大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关键是怎么把压力变成动力。
  心理韧性的定义是“个体在困境中能够适应良好并能顺利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强调的是个体遇到困难时从消极的回避到积极的适应。因此需要一个积极的认知,积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境,并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去适应环境和发展自己。
  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中生在遇到较大学习压力时,一般可以积极的认知去转变自己的情绪,同时寻求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缓解考试焦虑。
  3.3父母对孩子保持恰当的期望
  家长永远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当家长期望值远远超过孩子对于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引发很强的考试焦虑。因此,建立恰当的期望值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实现的目标,让他知道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能到达。适度的期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认可,同时又匹配自己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只要努力一下就能达成学业目标。 
  3.4情绪适应
  情绪适应有两个维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个体的情绪适应会对心理内部环境造成干扰,从而对其适应社会生活造成影响。情绪适应不良会对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消极情绪会引起内心冲突,容易造成认知的绝对化,导致对于考试结果的错误认知,产生考试焦虑。
  要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激励,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
  3.5 关注差异、个性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平庸之辈,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才能和天赋,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都能取得属于他们的发展成就”。社会需要各类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带领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对于考试焦虑的学生,应该给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法、考法指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技巧,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提升之后考试焦虑也自然会相应的降低。
  3.6行为训练
  人的行为反应是内在心理活动、生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反之,行为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从可控制的行为入手,适当放松,也能达到调整考试心态的作用。?常见的行为训练有:利用一些放松训练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高焦虑者克服难以控制的紧张。?包括: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8,5(42):365-366;
  高琳,高中生父母期望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模型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25-p29;
  [2]谢明强,高中生人格特质、结构需求与学业焦虑关系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岚,运用ABC理论缓解高考考试焦虑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4):51-53;
  [4]杨茂芸,高中生学习压力、心理韧性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廖舒倩,考试焦虑和情绪适应的关系[J],教育观察,2019,8(2),:13,14;
  • 【发布时间】2020/11/5 16:20:26
  • 【点击频次】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