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要单纯追求形式,更不要搞“花架子”,而要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我认为,要求真求实,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常规细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
一、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设疑提问的启发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绝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三、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设计好学生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要灵活多变
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积累起生字、新词、才能组合成句子、段落和文章。因而,生字、新词的掌握、理解、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它们的掌握与运用,却又不能靠机械、呆板、枯燥地重复抄写来实现,因为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且学习的效率也不会很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因而教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应灵活变通,设计不同作业。①作业内容应难易结合。学生存在智力发展程度、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知识接受习惯等不同因素造成了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设计搞“一刀切”,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难易结合、分层布置,让不同学生“按需”去完成,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相应作业。②作业类型应灵活多变。大家都知道不论多么有趣的事,如果连续、反复做也会失去兴趣。学生作业更是如此,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字掌握,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机械重复的抄写。这样方法不仅加重学生负担,对学生身心无益,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严重扼杀。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灵活多变,如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在运用中记忆、在动画中记忆等。
(二)要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也应该讲究新颖有趣,要让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负担。要新颖有趣,就得形式多样。①“套餐”作业。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作业分成“A、B、C套餐”三类,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②表演性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造艺术形象中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③观察作业。如上《春蚕》一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蚕,写好日记,这样与所学新课进行对照,以利于对课文的理解。④查找作业。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为了扩大知识面,有时还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
(三)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从读课内书延伸到读课外书,这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简要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少年润土》就推荐他们看鲁迅的《故乡》;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就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给学生;教学《三顾茅庐》就介绍《三国演义》给学生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关键词: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
一、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设疑提问的启发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绝不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三、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设计好学生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要灵活多变
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积累起生字、新词、才能组合成句子、段落和文章。因而,生字、新词的掌握、理解、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它们的掌握与运用,却又不能靠机械、呆板、枯燥地重复抄写来实现,因为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且学习的效率也不会很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因而教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应灵活变通,设计不同作业。①作业内容应难易结合。学生存在智力发展程度、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知识接受习惯等不同因素造成了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设计搞“一刀切”,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难易结合、分层布置,让不同学生“按需”去完成,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相应作业。②作业类型应灵活多变。大家都知道不论多么有趣的事,如果连续、反复做也会失去兴趣。学生作业更是如此,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字掌握,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机械重复的抄写。这样方法不仅加重学生负担,对学生身心无益,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严重扼杀。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灵活多变,如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在运用中记忆、在动画中记忆等。
(二)要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也应该讲究新颖有趣,要让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负担。要新颖有趣,就得形式多样。①“套餐”作业。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作业分成“A、B、C套餐”三类,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②表演性作业。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造艺术形象中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③观察作业。如上《春蚕》一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蚕,写好日记,这样与所学新课进行对照,以利于对课文的理解。④查找作业。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为了扩大知识面,有时还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
(三)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从读课内书延伸到读课外书,这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简要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少年润土》就推荐他们看鲁迅的《故乡》;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就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给学生;教学《三顾茅庐》就介绍《三国演义》给学生等等,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 【发布时间】2020/11/5 16:23:14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