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关键词】 ;
【正文】 生动的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电影中的序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它能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重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愉快而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成功的课堂导入,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助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有三个特性。
1、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生积极寻求熟悉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假如课堂导入增加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这样引导:“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风流人物,他就是――毛泽东。”
2、针对性 。课堂导入时要注重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重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例如:有的课堂导入可以用上节课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导入。
3、新奇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奇。现在的高中学生,很轻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奇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爱好。材料越新奇,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爱好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例如:热点新闻和焦点访谈中关于神七和嫦娥三号的内容是写议论文的好题材,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会觉得很新颖,同样也是高考或者是阅读的热点。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导入语。这样的导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收集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导入方法非常适用于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要学的古诗词的主题内容引入相关的文本资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与离别相关的古诗词。例如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再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别”的特点,然后顺势导入同样具有离别情怀的《雨霖铃》,既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又明确主题。
2.情境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文赋》中说:“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皆言情境的创设,要有激情,有想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从而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有的教师这样导入:大雪满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祝福》。
3.利用多媒体导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使用,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导入新课,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形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加快美的信息速度,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引发求知欲。例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给学生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画面,这样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讲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考虑到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通过直观感受激起探究兴趣,既能促成理解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4.文章前后照应导入法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导入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作台柱,更不能唱独角戏。导入要紧扣学生实际,合乎当下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调查研究,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其次,导入要根据课堂情景及时变换方法。教学之前,教师突然萌生的更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导入策略,或学生面对原有导入的陌生,都会干扰实际教学。这时,教者就要随机应变,尽可能排除干扰,及时设计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导入语。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精妙的导语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精彩的导入语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怀着一种迫切期待的心情投入新课,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要设计好一篇课文的导语,关键取决于教师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成功的课堂导入,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助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有三个特性。
1、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生积极寻求熟悉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假如课堂导入增加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这样引导:“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风流人物,他就是――毛泽东。”
2、针对性 。课堂导入时要注重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重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例如:有的课堂导入可以用上节课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导入。
3、新奇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奇。现在的高中学生,很轻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奇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爱好。材料越新奇,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爱好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例如:热点新闻和焦点访谈中关于神七和嫦娥三号的内容是写议论文的好题材,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会觉得很新颖,同样也是高考或者是阅读的热点。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导入语。这样的导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收集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导入方法非常适用于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要学的古诗词的主题内容引入相关的文本资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与离别相关的古诗词。例如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再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别”的特点,然后顺势导入同样具有离别情怀的《雨霖铃》,既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又明确主题。
2.情境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文赋》中说:“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皆言情境的创设,要有激情,有想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从而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有的教师这样导入:大雪满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祝福》。
3.利用多媒体导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使用,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导入新课,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形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加快美的信息速度,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引发求知欲。例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给学生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画面,这样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讲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考虑到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通过直观感受激起探究兴趣,既能促成理解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4.文章前后照应导入法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导入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作台柱,更不能唱独角戏。导入要紧扣学生实际,合乎当下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调查研究,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其次,导入要根据课堂情景及时变换方法。教学之前,教师突然萌生的更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导入策略,或学生面对原有导入的陌生,都会干扰实际教学。这时,教者就要随机应变,尽可能排除干扰,及时设计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导入语。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精妙的导语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精彩的导入语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怀着一种迫切期待的心情投入新课,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要设计好一篇课文的导语,关键取决于教师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 【发布时间】2020/11/5 16:30:14
- 【点击频次】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