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自学,是增强个体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无法满足信息社会更新快的发展需要。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教育,就要勇担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之责。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周期短,更新快成为了时代显著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对人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小学数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科,要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就必须要担当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任。近来来,由于受“教以应试”观念影响,很多教师把学生解题得分能力看得重要,采取了直指“应考”的培养策略---“满堂灌”,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灌”和“喂”。这显然不能担当起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当下,我们让数学教学既授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自学氛围
一人自学,是爱学表现,全班都爱学,必定是氛围。外因作用有时胜过内因。浓烈自学氛围就比学生个人爱学更有推动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把自学的作用和时代需要的意义让学生明了,特别是结合自己在信息化社会没有积极自学所带来不便的切身体会讲给学生听,更具有实际影响力。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自学氛围,能促使部分学生“跟风”,迫使他们进入自学行列。但更多的是“随潮流”,一起自学。为此,我们应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有爱好参与。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不应直奔教学主题,应先使学生感到有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加强激趣的过程,也是营造氛围的过程。而激趣的方式也很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达到这种效果的激趣有谜语、故事、歌曲、直观、操作、情境、悬念等,都可让学生趣味丛生。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后,我们就可先创建实用情境,让学生充当销售员和客户。让几个学生成为销售员,让其他学生成为购买商品的顾客,最后让学生看看谁用最少的钱买了最有用的东西。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促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使他们活跃于思考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调动想象参与。
二、加强自学过程的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个文盲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检验我们教育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首要体现就是具有多样的、灵活的学习方法,能在知识学习时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转变为“学习或帮助学习”,而不是“教人以鱼”而是“教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新知教学过程变成知识发现、探索的体验式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发现、探索、体验”中既学习新知,又尝试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发现新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抛了任务而放手不管,相反,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雪中送碳,加强学法指导。
三、搭建学生自学的实践平台
任何一项能力的提升,都是反复训练和实践的结果。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有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多多的机会作实践保障,有反复训练的实践平台。只有这样他们自学能力提升才会成为现实。而反观传统数学课堂,模式化严重,大多是套路式教学,即开课组织、以旧引新、专授新课、练习迁移、作业布置”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当然,也有更为简洁的三段式,就是“复习、新授、作业”三步。这些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新知传授,时间长,占课堂一大半。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师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会议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和个性发展,显然不适合“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先导”的素质教育要求,更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别说自学能力培养了。教育即解放的观点告诉我们,让学生发展的平台,永远都是“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因此,实践中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搭台,把教的过程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实践平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显得主动,学得有效果。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促进学生自学的灵活实践
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新课标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具体内容有4种,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问题。在自学中,要提升学生自学信心,就必须要让他们体验到自学成功,成功地解决数学问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教学内容,设法将与新知识有关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并允许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落实到实践中,就应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地进行数学实践,如提问、动手操作、数学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估等学习实践,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需要我们加强过程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的引导,又要注意学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明建,浅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8年。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周期短,更新快成为了时代显著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对人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小学数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科,要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就必须要担当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任。近来来,由于受“教以应试”观念影响,很多教师把学生解题得分能力看得重要,采取了直指“应考”的培养策略---“满堂灌”,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灌”和“喂”。这显然不能担当起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当下,我们让数学教学既授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自学氛围
一人自学,是爱学表现,全班都爱学,必定是氛围。外因作用有时胜过内因。浓烈自学氛围就比学生个人爱学更有推动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把自学的作用和时代需要的意义让学生明了,特别是结合自己在信息化社会没有积极自学所带来不便的切身体会讲给学生听,更具有实际影响力。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自学氛围,能促使部分学生“跟风”,迫使他们进入自学行列。但更多的是“随潮流”,一起自学。为此,我们应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有爱好参与。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不应直奔教学主题,应先使学生感到有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加强激趣的过程,也是营造氛围的过程。而激趣的方式也很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达到这种效果的激趣有谜语、故事、歌曲、直观、操作、情境、悬念等,都可让学生趣味丛生。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后,我们就可先创建实用情境,让学生充当销售员和客户。让几个学生成为销售员,让其他学生成为购买商品的顾客,最后让学生看看谁用最少的钱买了最有用的东西。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促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使他们活跃于思考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调动想象参与。
二、加强自学过程的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个文盲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检验我们教育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会急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首要体现就是具有多样的、灵活的学习方法,能在知识学习时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转变为“学习或帮助学习”,而不是“教人以鱼”而是“教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新知教学过程变成知识发现、探索的体验式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发现、探索、体验”中既学习新知,又尝试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发现新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抛了任务而放手不管,相反,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雪中送碳,加强学法指导。
三、搭建学生自学的实践平台
任何一项能力的提升,都是反复训练和实践的结果。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有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多多的机会作实践保障,有反复训练的实践平台。只有这样他们自学能力提升才会成为现实。而反观传统数学课堂,模式化严重,大多是套路式教学,即开课组织、以旧引新、专授新课、练习迁移、作业布置”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当然,也有更为简洁的三段式,就是“复习、新授、作业”三步。这些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新知传授,时间长,占课堂一大半。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师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会议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和个性发展,显然不适合“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先导”的素质教育要求,更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别说自学能力培养了。教育即解放的观点告诉我们,让学生发展的平台,永远都是“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因此,实践中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搭台,把教的过程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实践平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显得主动,学得有效果。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促进学生自学的灵活实践
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新课标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具体内容有4种,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问题。在自学中,要提升学生自学信心,就必须要让他们体验到自学成功,成功地解决数学问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教学内容,设法将与新知识有关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并允许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落实到实践中,就应拓宽与生活联系的渠道,让学生灵活地进行数学实践,如提问、动手操作、数学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估等学习实践,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需要我们加强过程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的引导,又要注意学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明建,浅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8年。
- 【发布时间】2020/12/1 20:13:32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