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浅谈

 

【作者】 黄长华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生活化的活动和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几个方面,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学习需要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教学方法上探索、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的体现,是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有效融合,它给新的课程增添了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我们有必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入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一)生活化的资源。教学资源的”源头”来自于丰富的日常生活,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真实的教学素材。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化的课堂和学生本人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得到在生活中的第一体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二)实践化的内容。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激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三)生活化的方法。作为教师要知道,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在材料的使用中必然会进行交流、沟通、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 学方式。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的引入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看不到课题与生活的关系,就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我们吃什么》一课中,首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今天有一个朋友想邀请同学们吃自助餐,他想了解大家都喜欢吃些什么,让我把菜谱带来了(拿出食物卡片)请大家来挑选。通过这一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学习兴趣就立刻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自然过渡到同学爱吃的食物统计当中,也使统计这一环节有了生活意义。
  再如在学习《碘酒的性质》一课巧开头,先让同学们猜一猜桌上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大家纷纷通过看、闻等方法尽力辨别,终于同学说这好像是碘酒,在医院看过,好像是消毒用的。老师这时候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顺手拿起一个面前一个棉签,蘸了点碘酒涂在手指上,告诉学生我们手上平时有许多细菌,要用碘酒消消毒。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细节,其实这正是教师在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展开做下的铺垫。教师接下来指着桌上的半个馒头说:“这是我今天早餐剩下来的半个馒头,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研究它,这个馒头是绝对干净的,一点灰尘都没有。”在手指接触翻看的过程中,发现馒头上多了许多蓝色的手印。教师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让孩子们找出原因,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是手上的碘酒是馒头变蓝了。这一导入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碘酒另一常见消毒功用自然导入,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始探究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问题,我们课堂上的科学学习也就是对生活中遇到的点滴小问题的研究,因此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学习《生理与健康》时,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上课前,我把课桌两张合并,把同学四人一组,组成八个“家庭”。课上,先让八个“家庭”开个家庭会:讨论今天的午餐准备吃些什么,以达成共同协议并讨论出这样的午餐对人体有什么用?这样做,可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食谱的优点,充分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成份,并能各自大胆说出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食谱的想法,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有所选择,这也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个机会。在争执过程中,老师适时地把矛盾的焦点引导到“这些食品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来,从中暗示了食物与人体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商定的认为最佳的食谱,用橡皮泥做出自己的午餐,再向其他“家庭”介绍自己食谱的作用。在介绍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表情都很慎重,一本正经,好像自己是个真正的营养大师,当其他学生反驳时,他们都会拿出各自准备的资料;当人家心服口服时,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兴奋。在这个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们轻松愉快地交流了思想,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上边的三个故事,让我明白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熏陶为学者。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探究,就能真正体会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养成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还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了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厉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柳春梅,祁俊玲.融入生活 体验科学——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3]江道告.让生活化走进小学科学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发布时间】2020/12/5 22:40:10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