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信息化推进加剧,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手段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产生了与传统课程的显著区别,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了很大的速度优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融合;有效
浅度应用,已是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特征。在进入到2.0时代的今天,深度融合向创新实践成为追求。微课,作为信息化助力教学的一种手段,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成为语文教学人的深研探究之阵地。如何使二者融合有深度,有效益,是我们实践之重点。这既是我们运用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也是我们教学改革之方向——信息化助力教改深入推进。
一、微课和传统课程的区别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可以视之为与课程等同的教科书,只是数字化,非纸质,不再以书包为容器,而是以网络为传播手段。除了在物理属性相类似外,重点在下列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传统课程,以课时、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围绕某一课题或线索展来进行讲解,面广、容量大。微课,着眼某一个知识点,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知识点来进行,选材精当,时间较短,时长以5——15分钟为宜,往只用几分钟时间,
(二)传统课程,有一定优势,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呆板,教学内容较繁杂,需要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微课,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表现形式丰富,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侧重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传统课程,学生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微课,学生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想什么时间学,想在哪个地方学,想以哪种方式学都可以学习指定的内容。
(四)传统课程,教师主要是通过灌输性地传输大量知识。微课,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接受知识快慢等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
(五)传统课程,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害羞,在上课面对面交流中会有胆怯心理,这些学生理解课文便会遇到很大障碍。微课,是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弥补,既减轻了学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又能轻松的学习。
(六)传统课程,课堂结束后没听懂的重难点只能通过复习或请教别人才能解惑。微课,学生遇到没弄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督促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习惯素养。
二、微课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其他直观教学方法又有着相似之处,与语文教学融合,需要课前以课件为载体进行创新设计,再成功恰时把好度地运用于课堂上,才能体现为融合,而深度就表现在教学重难点的化解中。
(一)融合微课辅助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有趣。识字过程,任重且枯燥。如果一味被动学习,不仅降低识字效率,而且还束缚思维发展,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阻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而融合微课助力识字教与学,导入时就营造一种与识字学习相关的激趣煽情氛围,就可实现学生“我要学”意识的产生,驱动学生去识字,并感受到识字之乐。在这几年实践探究中,我们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论断的正确性,他认为小学生思维往往需要借助形象、色彩、声音等介质进行。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融合微课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兼顾,把学生带进电色声光的视听形象情景中,就可有效促使学生“我要识字”。而重点在演示教学会意字、形声字中,其优势在于能把学生已有经验唤醒,使学生将生活经历与眼前画面建立联系,从而在一种和谐的境界中识字,并感受到其中之乐。
(二)融合微课辅助阅读教学,由抽象变具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实现其教学效率提升,将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当然,在这一块融合微课教学,也是我们探究实践最多的。作为教师,如何融合微课助力阅读教学,并提升效益,仍在我们探究之列。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运用微课,有利于聚焦学生视野,提高参与兴趣,还可丰富教学资源,增大容量,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文言文《司马光》这一课时,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学文言文,是一种有难度的语文实践,因为其语言抽象,难懂。为化解学习之难,我们就可融合微课而施之,首先利用微课介绍司马光身份信息,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认知。再动画呈现教材插图,把其内容情景化:花园一角,有假山、树木和水缸。这时,跑了一群小朋友,看假捉迷藏……,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感知,对整个故事更加了解。在教学完之后,我们再次利用微课链接了几个有关司马光故事,如“诚信卖马”“藏书故实”等奇闻轶事,这样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对司马光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丰富。
(三)融合微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繁多,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教师可将微课融入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能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效率达到高点。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文时,当我们学习到在树林中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学习时,教师采用微课将雾蒙蒙的树林立体呈现出来,通过观看雾蒙蒙的树林,让学生仿若置身在这片树林里,然后让学生扮演一棵站得直直的树,再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喳喳的鸟叫,你的树枝上站满了鸟儿,你会怎么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为什么这么做?你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更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父亲的爱鸟之情,让学生产生共情,心中也充满爱——爱鸟、爱大自然。
总之,微课与语文教学融合,使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提效增质中与传统相比,更有速度和效率优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恰当有度地正确融合,使之向深度、有效果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许延丹,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究[J].新课程,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融合;有效
浅度应用,已是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特征。在进入到2.0时代的今天,深度融合向创新实践成为追求。微课,作为信息化助力教学的一种手段,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成为语文教学人的深研探究之阵地。如何使二者融合有深度,有效益,是我们实践之重点。这既是我们运用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也是我们教学改革之方向——信息化助力教改深入推进。
一、微课和传统课程的区别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可以视之为与课程等同的教科书,只是数字化,非纸质,不再以书包为容器,而是以网络为传播手段。除了在物理属性相类似外,重点在下列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传统课程,以课时、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围绕某一课题或线索展来进行讲解,面广、容量大。微课,着眼某一个知识点,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知识点来进行,选材精当,时间较短,时长以5——15分钟为宜,往只用几分钟时间,
(二)传统课程,有一定优势,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呆板,教学内容较繁杂,需要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微课,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表现形式丰富,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侧重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传统课程,学生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微课,学生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想什么时间学,想在哪个地方学,想以哪种方式学都可以学习指定的内容。
(四)传统课程,教师主要是通过灌输性地传输大量知识。微课,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接受知识快慢等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
(五)传统课程,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害羞,在上课面对面交流中会有胆怯心理,这些学生理解课文便会遇到很大障碍。微课,是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弥补,既减轻了学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又能轻松的学习。
(六)传统课程,课堂结束后没听懂的重难点只能通过复习或请教别人才能解惑。微课,学生遇到没弄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督促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习惯素养。
二、微课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其他直观教学方法又有着相似之处,与语文教学融合,需要课前以课件为载体进行创新设计,再成功恰时把好度地运用于课堂上,才能体现为融合,而深度就表现在教学重难点的化解中。
(一)融合微课辅助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有趣。识字过程,任重且枯燥。如果一味被动学习,不仅降低识字效率,而且还束缚思维发展,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阻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而融合微课助力识字教与学,导入时就营造一种与识字学习相关的激趣煽情氛围,就可实现学生“我要学”意识的产生,驱动学生去识字,并感受到识字之乐。在这几年实践探究中,我们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论断的正确性,他认为小学生思维往往需要借助形象、色彩、声音等介质进行。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融合微课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兼顾,把学生带进电色声光的视听形象情景中,就可有效促使学生“我要识字”。而重点在演示教学会意字、形声字中,其优势在于能把学生已有经验唤醒,使学生将生活经历与眼前画面建立联系,从而在一种和谐的境界中识字,并感受到其中之乐。
(二)融合微课辅助阅读教学,由抽象变具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实现其教学效率提升,将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当然,在这一块融合微课教学,也是我们探究实践最多的。作为教师,如何融合微课助力阅读教学,并提升效益,仍在我们探究之列。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运用微课,有利于聚焦学生视野,提高参与兴趣,还可丰富教学资源,增大容量,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文言文《司马光》这一课时,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学文言文,是一种有难度的语文实践,因为其语言抽象,难懂。为化解学习之难,我们就可融合微课而施之,首先利用微课介绍司马光身份信息,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认知。再动画呈现教材插图,把其内容情景化:花园一角,有假山、树木和水缸。这时,跑了一群小朋友,看假捉迷藏……,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以此让学生感知,对整个故事更加了解。在教学完之后,我们再次利用微课链接了几个有关司马光故事,如“诚信卖马”“藏书故实”等奇闻轶事,这样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对司马光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丰富。
(三)融合微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繁多,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教师可将微课融入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能与学生互动,使课堂效率达到高点。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文时,当我们学习到在树林中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学习时,教师采用微课将雾蒙蒙的树林立体呈现出来,通过观看雾蒙蒙的树林,让学生仿若置身在这片树林里,然后让学生扮演一棵站得直直的树,再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喳喳的鸟叫,你的树枝上站满了鸟儿,你会怎么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为什么这么做?你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更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父亲的爱鸟之情,让学生产生共情,心中也充满爱——爱鸟、爱大自然。
总之,微课与语文教学融合,使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提效增质中与传统相比,更有速度和效率优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恰当有度地正确融合,使之向深度、有效果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许延丹,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究[J].新课程,2019年。
- 【发布时间】2020/12/5 22:47:04
- 【点击频次】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