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浅谈如下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往,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具有的独特创新想法要呵护、启发,不轻易否定。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孩子们这些“幼稚”,看到其背后无穷的创新潜能。小时候曾被老师认为是“傻瓜”的爱迪生,最后不也成长为一个大发明家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不嘲讽,不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如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此外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电教手段(课文录音、录像、幻灯等),来捕捉学生注意力。例四年级语文《观潮》一文的教学,教学前可让学生先观看《钱塘江大桥》的录像,使学生感官得到刺激,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如学习语文时,经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将描写心情的词语说(写)出来,越多越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谚语的积累;还可以说一说(写一写)有关春天的诗句等。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理解词语“神机妙算”,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它的近义词“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和反义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机关算尽”等,通过词语理解辨析,不但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三、要善于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求异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观察、分析问题,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思考问题的起点进行质疑: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语气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从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多向地质疑,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有了一种多侧面、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出发点。再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让学生可以大概了解战争的胜负,接着提问他们:为什么曹操的兵力远大于刘备与孙权,却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疑问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做好的铺垫,也调动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寻答案,这样就有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课本剧表演、征文等各种比赛,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活动,重视课内外结合。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郊游。春天,带着学生到公园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感受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素材,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园地,提高他们创新的技能和素质。
四、倡导的“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9页)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五、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六、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它要指向创新的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的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往,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具有的独特创新想法要呵护、启发,不轻易否定。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孩子们这些“幼稚”,看到其背后无穷的创新潜能。小时候曾被老师认为是“傻瓜”的爱迪生,最后不也成长为一个大发明家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不嘲讽,不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如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此外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电教手段(课文录音、录像、幻灯等),来捕捉学生注意力。例四年级语文《观潮》一文的教学,教学前可让学生先观看《钱塘江大桥》的录像,使学生感官得到刺激,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可以激发脑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如学习语文时,经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将描写心情的词语说(写)出来,越多越好;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谚语的积累;还可以说一说(写一写)有关春天的诗句等。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理解词语“神机妙算”,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它的近义词“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和反义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机关算尽”等,通过词语理解辨析,不但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三、要善于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求异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观察、分析问题,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思考问题的起点进行质疑: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语气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从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通过多向地质疑,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有了一种多侧面、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出发点。再如,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让学生可以大概了解战争的胜负,接着提问他们:为什么曹操的兵力远大于刘备与孙权,却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疑问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做好的铺垫,也调动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寻答案,这样就有效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延伸,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课本剧表演、征文等各种比赛,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活动,重视课内外结合。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郊游。春天,带着学生到公园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感受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素材,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园地,提高他们创新的技能和素质。
四、倡导的“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9页)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五、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六、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它要指向创新的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的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20/12/5 22:56:37
- 【点击频次】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