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不忘初心致力文化坚守 耕耘不息引领内涵发展

 

【作者】 王兴鹏

【机构】 甘肃省瓜州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瓜州一中校报》文化价值研究    

  摘 要:一份小报,凝聚了强大的力量,传递着文化的魅力。这份小报,是文化的旗帜,育人的方塘,师生共建的精神家园,更是全体师生心灵共振的见证。多年的耕耘,积淀厚实的文化价值,引领着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校报;文化;教育;价值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会说“没文化,真可怕”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梁晓声有四句话概括得非常经典,“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学校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讲文化的地方,肩负着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历史重任。《瓜州一中校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肩负着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文化的旗帜,育人的方塘,师生共建的精神家园,更是全体师生心灵共振的见证。
  一、校报的教育价值
  《瓜州一中校报》以“关注校园,服务师生”为办刊宗旨,贯穿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和奋斗目标,承担着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关怀的实施和文明成果的创造,对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交流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激发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
  校报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引导师生在时政要闻、理论学习、制度构建中,在学术争鸣、理论探讨、文学怡情中,在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中,强化理论素养,内化自身素质,促进人格健全。比如第一版的“方针政策”专栏,集中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方法策略、计划安排、制度改革、教学创新模式,做到工作计划有思想、有目标、有措施、有分工,纲举目张,思路清晰。这其中,平安校园建设,有机制、有抓点,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教学经验,有理论、有方法,思维共鸣,方法共振;制度革新,有传承、有创新,立足校际,推陈出新。整个版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展示学校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办学风貌。又如推行学校特色办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瓜州一中创办特色化高中的实施方案》一文,是针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文化素养、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职业愿望等做出的全面准确的分析评估,根据高考升学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互联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分别组建文化课程类的重点班、实验班、普通班;艺术体育类的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舞蹈班、传媒班;职业技能类信息技术特长班,为各类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通过实施精准化、个性化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各有成就。条条大道通罗马,最终实现人人成才,各各成功的教育目标。大力解放教育生产力,办人民满意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再比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的瓜州一中“四制改革”方案:《瓜州一中四项(课程、课堂、课业、课案)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为:课程实验改革——新颁课程探索,选修课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改善课程结构,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课案备写改革——导学课案先行,学案教学尝试,增强备案实效;课业环节改革——科学分层设置,纠错满分推广,减轻课业负担)。此方案在教学中,把读、议、讲、练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法的正确指导,技能的合理训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师生密切配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经验智慧的推广,为瓜州一中锐意进取的办学风貌和独具特色办学风格的整体推进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宣传作用,真正发挥了教育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
  《瓜州一中校报》不仅适时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略,又介绍了最前沿的教研教改经验和总结学校办学中取得的成绩成果;不仅服务于教学,又担负着舆论引导、信息交流、新风弘扬、新人培育、维护稳定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文化记录、保存、育人、选择、生产、传播、繁荣的时代使命,真正展示教坛耕耘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师生指点江山、思考人生的热情。
  二、校报的精神价值
  《瓜州一中校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责任造就公信力,用思想文化鼓舞人、感化人、陶冶人、塑造人,倾情打造“校园第一媒体”,弘扬一中精神,传播一中文化,展示一中形象。其精神价值体现以下几方面:
  1.人文性
  正如梁晓声所言,文化存在于人的内心,存在于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校园文化的根本是人文性,面向人、为了人,发展人、成就人,既要“人化”,也要“化人”。一份报纸,不是少数几个人在那里冥思苦想,而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众家之言,弘人文之本。
  校报以其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集中展示一中的办学特色,10多个栏目,由最初的单一走向了色彩缤纷的多元视角,展示瓜州一中鲜明的文化特色、丰富厚实的办学成果,以及一中人甘于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2.引领性 
  校报是园地,是阵营,更是导航。除了引领学校办学方针政策之外,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兴趣也具有积极引领作用。素材丰富、选材灵活、形式多样何不是高考作文的要求,校报为学生提供创新探索成果的发表园地,从而成就更多的写作小天才。能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不但让教师引以为荣,更让学生引以为豪。其实,青少年学生的表现欲是十分强烈的,可以说,校报是学生争相角逐的擂台,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舞台,近距离感受自己的成功,感受到周围人的肯定,校报成了点亮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盏明灯。
  3.包容性
  瓜州是一个移民大县,多民族聚居,生源复杂,其文化有着多元性。《瓜州一中校报》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也有创新文化;既有成熟老道之笔法;也有新苗稚嫩之不足;既有文学上的夸张,也有生活中的影子。各种各样的文化,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心理,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拥有着不同的接受群体,其包容性非常强。比如说“师生文苑”中的同题下水作文,师生同题,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笔法,在包容中求发展,求进步。
  4.平衡性
  校园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他们以自身的素质、行为特质和行为方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课堂生活和班级生活中,构成了校园中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和班级文化,进而造就了校园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校报的一方园地,为多学科、多角度、多思维展示提供了平台。
  5.积淀性
  任何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都是学校历史元素的沉淀和传承。校园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学校的历史、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瓜州一中70多年的办学经验,古稀有余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一中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历史元素主要包括历史传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经验、历史遗存等。比如定居于重庆市的原安西中学(现瓜州一中)李月平老师2007年重游母校,有感于学校质高师强、历史悠久,特赋“藏头诗”一首,以表衷心之颂扬:
  无题
  ——献给瓜州中学
  李月平
  祝声隆隆穿塞外,贺意声声响北国。
  瓜中桃李满天下,州史彩笔书华章。
  中坚精英遍天涯,学子莘莘满穹苍。
  再接再厉谱新曲,创新进取扬威名。
  辉映日月育栋梁,煌煌堂堂题金榜。
  李老师“祝贺瓜州中学再创辉煌”的颂辞,表达出一位资深老教师对母校深深的眷恋祝福之情,这是情感的传承,更是精神文化的积淀。
  6.独特性
  每一所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不同,层次和性质不同,师资和生源不同。不同的学校土壤,不可能生长出完全相同的校园文化。因此,校本化和特色化的特征,决定着校报的独特性。比如学校的个性化管理、特色化办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等。
  《瓜州一中校报》所拥有的这些精神特性,都渗透着“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学习、特别能忍耐、特别有作为”的一中精神。比如第三版“教育论坛”专栏,以展示教师教与学、学与思的教育论文为主,把一线教师在高效课堂、教材教法、核心素养、课题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思索和心得集结展现,反映一中教育人孜孜不倦、求索创新的教学追求和教育人生。这是和谐幸福、博学育人的见证,也是一中教育思想中无与伦比的思想精华。
  三、校报的文学价值
  鲁迅说,文学是“撄人心者也”。也就是说文学的力量可以直抵人心。不论大刊,还是小刊,其性质应该是相同的。
  生命的花蕾姹紫嫣红,散发出阵阵馨香,结出累累硕果,映红大地一片。比如校报第四版“师生文苑”专栏,展现在眼前的仿佛是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学子激扬文字的激情,一群群像风一样的年轻人澎湃着青春的智慧与才思,用文字诠释着一名高中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青春的文笔,活跃的思想,富于畅想的思想风暴,鹰隼试翼的勇气,让读者心潮澎湃。
  作品从形式看,有散文、有诗歌、有小说、有评论等;从内容看,谈学习、谈生活、谈情感、谈志气等;从科目看,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乐、美术、体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目齐全。
  作为文苑范文,老师的习作常常赢得同学们竞相拜读。丰富的题材,流畅的文笔,昂扬的精神,展示了大千世界的繁华与精彩,让文苑的世界流光溢彩。丝路古道的瓜州,有着它的绵远呼吸,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悠长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洗去了颜色。王兴鹏老师的游记散文希望把先辈们的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知晓,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散文。广袤的戈壁,星罗棋布的景点,闲暇时漫步穷游的见闻和感触,融入到丰富的家乡里,让平凡展示出蕴藏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去感受这份厚重的历史,读懂这块土地的韵味;殷利强老师的诗歌欣赏与写作,让同学们品味美得窒息的诗句,沉醉其中,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来尽情领略山的风采,聆听水的旋律,欣赏花的姿容;李建斌老师的散文赏析与写作,那清新隽永的文字,纯粹的美丽,简约的意境,使人们仿佛在品尝一道美食,一首天籁,一曲戏剧,一场晚会。
  所有这些精彩都感染着同学们欣然提笔,写下一首首小诗,一篇篇散文,舒展青春年华,飞扬情感世界。正是在这种情怀的熏陶感染下,成就了不少优秀文学苗子,他们一个个走进大学,走向社会,用自己的不朽去描绘这个世界的精彩与繁华。
  校报也为学生的读书创设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每一期每一次投放到班级的最新校报,都能激发同学们争相阅读的情趣。校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倡导学生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让阅读成为学生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气又何尝不在成就一方人!立足于人杰地灵的故郡瓜州,得瓜州一中的浓厚学术氛围与深厚文化传统的滋养,才有今天《瓜州一中校报》的洋洋洒洒、蔚成大观。文化的禾苗已茁壮成长,荫郁成一鉴方塘,徘徊在这天光云影,百花争艳,蔚为壮观。
  一份小报,田地虽小,但它附着的力量情感是巨大的,是文学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中人永恒的精神力量!
  四、校报的历史价值
  “浮华绚丽终究会被时间湮没,沉淀的文字才是散落纸间的碎银,纵使繁华喧嚣不止,我们依旧坚守自己的一片田地,耕耘不息。”
  ——“桃蹊”文学社
  一份小报,把一中办学的好主张、好目标记载下来,在一届又一届的广大师生中传导传播开来,凝聚成一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浸润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校报始终高擎育人的目标任务,为了什么,在做什么,学校的优势在哪,取得了哪些成绩,让学校发展的历史在一份校报上留下不朽的印记。
  一份校报记录的校园生活,珍藏起来就是历史,装订起来就是不朽。小报记录的历史,就是一中师生的生命史,它把一中人发奋图强的轨迹浓缩进铅字里,把一中人扎实奋进的履痕浓缩进字里行间,把一中人开拓进取的脚印浓缩进版面中。这是对坚持与付出的铭刻,是对追求与信仰的收藏,也是对坚守与奉献最好的纪念。翻开它,涌动的将是历史的精华细浪。如第二版的“校园动态”专栏,把一个个国家、省、市、县、校级的表彰奖励;竞技体育的成果;科研发展的成果,定格成永恒的墨香,见证着学校和个人的辉煌,留入史册。比如《关注沙尘暴——来自‘世界风库’学生的呼唤》网页作品,曾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在第三届全球创新教师大会上荣获“最受关注类一等奖”。这样引以为豪的大事,永远会鞭策着瓜州一中的学子们,只要我们有心努力,世界都会关注我们的。
  校报始终聚焦学校职代会,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记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成就。围绕学校“发展人、成就人”的办学理念,讴歌一中人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把在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真实、全面地呈现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如“‘四项’课改”“ 翻转课堂”“学议导练”“信息化特色学校创建”“艺体特色学校创建”等办学特色。读了,就懂得一所学校的历史。
  一份校报,其价值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它承载了同学们的情思,沉淀着永久的惦念;铭记了一个个耕耘心田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教育思想让这片心灵的家园情谊融融;见证了不平凡的岁月,日出日落的耕耘,辉煌发展的乐章;讲述了漫长的求索之路,每一步都在攒积着历史赋予的重托。一段段峥嵘岁月,一抹抹青春年华,一个个从这片土地上放飞的灵魂,把灵魂的种子都播向更遥远的地方。
  一份小报,多角度全方位体现教育的独特价值。从思想的角度,体现核心价值观;从教改的角度,引领着前沿方向;从教学的角度,起到了示范模范;从文学的角度,丰富了师生心田;从学生的角度,鼓舞着健康成长,圆梦大学;从历史的角度,存留见证着学校的辉煌。它把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学习、特别能忍耐、特别有作为的一中精神,走在前列、创新业绩的瓜州精神乃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贯穿其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立志成才、品性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 【发布时间】2021/1/6 10:25:37
  • 【点击频次】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