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但计算能力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还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为此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自觉性也会大大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入手。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数学计算是围绕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的,这些枯燥单调的符号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者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的数学竞赛、猜数游戏、猜卡片游戏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教师给学生讲解高斯幼年时创造性地解答“1+2+3+4+……+100”一百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开展对“16+18+20+22+24,1+3+5+……+99”等题的讨论,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对数字特点的分析更为仔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劲。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书写潦草或心不在焉造成计算题的出错,这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要首先明确良好学习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的数学计算中带领学生关注细节,注重基础,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并指正,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前认真校对、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时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完成计算后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教师的严格要求,有效方法的传授,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必要条件,学生能坚持在做完后认真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就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并与家长有力配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三、让学生亲手操作学具,理解算理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学生每认识一个数后,我都会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其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长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四、训练形式科学化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加强口算训练的课堂占比,可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回答并判断正误的口算训练形式,并对口算的速度提出一定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除准确率之外体现学生计算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通过题目对比练习。认识提高计算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一定量的计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弄题海战术,要精心设计练习,认真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善于抓住学生运算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例如,任何数除以1与1除以任何数(0除外),大多数学生混淆不清,因此,必须抓住这种典型错误,设置对比练习,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在四则混合计算中,例如,3.9-1.9×0.9-0.9,(3.9-1.9)×0.9-0.9,(3.9-1.9)×(0.9-0.9)等相关题目中运算的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为何计算结果不一样?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因为运算顺序改变了,所以结果也变了。因此,在进行四则混合计算时,不要被一些特殊数字所迷惑,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冷静、仔细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能力。另外,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例如,48×1.25,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有五种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计算时如有多种解法,就要选择其中最简便的运算方法,这叫作灵活、合理运算,而要进行灵活、合理的运算,首先必须认真分析题目特点和数字特征,将题目变形,或对数字进行分解组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简便的运算方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师要持之以恒,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计算熟练、迅速,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计算速度,真正做到又对又好。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自觉性也会大大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入手。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数学计算是围绕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的,这些枯燥单调的符号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或者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的数学竞赛、猜数游戏、猜卡片游戏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教师给学生讲解高斯幼年时创造性地解答“1+2+3+4+……+100”一百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开展对“16+18+20+22+24,1+3+5+……+99”等题的讨论,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对数字特点的分析更为仔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劲。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书写潦草或心不在焉造成计算题的出错,这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要首先明确良好学习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的数学计算中带领学生关注细节,注重基础,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并指正,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前认真校对、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做题时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完成计算后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教师的严格要求,有效方法的传授,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必要条件,学生能坚持在做完后认真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就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并与家长有力配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三、让学生亲手操作学具,理解算理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学生每认识一个数后,我都会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其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长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四、训练形式科学化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加强口算训练的课堂占比,可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回答并判断正误的口算训练形式,并对口算的速度提出一定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除准确率之外体现学生计算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通过题目对比练习。认识提高计算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一定量的计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弄题海战术,要精心设计练习,认真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善于抓住学生运算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例如,任何数除以1与1除以任何数(0除外),大多数学生混淆不清,因此,必须抓住这种典型错误,设置对比练习,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在四则混合计算中,例如,3.9-1.9×0.9-0.9,(3.9-1.9)×0.9-0.9,(3.9-1.9)×(0.9-0.9)等相关题目中运算的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为何计算结果不一样?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因为运算顺序改变了,所以结果也变了。因此,在进行四则混合计算时,不要被一些特殊数字所迷惑,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冷静、仔细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能力。另外,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例如,48×1.25,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有五种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计算时如有多种解法,就要选择其中最简便的运算方法,这叫作灵活、合理运算,而要进行灵活、合理的运算,首先必须认真分析题目特点和数字特征,将题目变形,或对数字进行分解组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简便的运算方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师要持之以恒,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到计算熟练、迅速,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计算速度,真正做到又对又好。
- 【发布时间】2021/1/6 10:29:06
- 【点击频次】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