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让身处农村的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既需要遵循语文学科教与学规律,又要符合农村的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村这个平台作用,让学生在其中学与用语文,进行语文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村;语文素养;培养
语文素养,又称语文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把此作为追求的核心目标,说明了语文素养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全面践行新课改中,语文素养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教育人深入挖掘出来,特别是其在促进人成长和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但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倾听理解能力普遍不高,读的方式少、速度慢,阅读面狭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明显较差。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良好的语文教育惠及学生,助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就成了我们在探索“五育并举”课改实践中不可推脱的肩担责任。接下来,我们把这几年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所积攒的心得分享。
一、培养兴趣,注入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只是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而持久地活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加强兴趣培养,使之成为“我要学”的乐之者主体。落实到教学中,有效的做法就是寓教于乐,注入活力,通过深挖课堂中、教材里的乐因素、趣味因素,让课堂妙趣横生,为课堂注入身体上的、智慧上的活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切实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不枯燥,魅力犹存吸引人。如设置“识字剧场”、让学生扮演课本剧、讲故事、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利用学生爱动这一天性,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其慢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和提供动力。
二、精心设计,灵活教法
“预则立”思想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就必须精心设计。有效方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力特点,以及教学对话现实,在“教什么”选择与设计时做到精准设计,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是注重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具有先声夺人之神效。导入教学要因课而异,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应有不同导语与之匹配,不能常穿一双鞋“走老路”。新课改中我们积攒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其可结合实际进行选用,如讲故事、造情境、提问题、用媒体、用诗歌、用名言等,都会对学生注意力聚焦对话收到实效;二是新知采用多媒体教学。灵活教法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很多时候就是倡导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CAI课件等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些手段能创境化抽象,能使难以理解的文本更形象地传达传统教学手段而不能传达的内容和意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兴趣倍增,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且,更容易地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促进学生在主体践行文本深入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加强实践,拓宽空间
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来的,以取代传统语文能力而倡导的,范围更广,更能表达语文教学要义的一个新概念。其重点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路径就是听说读写。发展学生听能力、说能力、读能力和写能力,都是贯穿以理解和语感为内容的培养任务的。而这些的实现,只有一条方法,那就是多接触语文材料,多实践,让语文能力得多方面锻炼,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得到保障。
而现目前语文教学只重视学,不注重用,不给学生语文实践机会,造成高耗低效,师生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因此我认为仅靠课本知识和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大语文教学观,学习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学习空间不能仅限于课堂,要坚持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自然,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与别人、与校园、与社会、与大自然的交流中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可学语文,时时可用语文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同时,语文素养中的情感和态度等形成,也需要语文实践来磨练,在经历多次挫折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
农村学生由于活动范围小,见识少,仅靠课堂的语文实践,显然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普遍和实用,难以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因此,语文教学要拓展语文空间、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社会中去学语文,开展语文实践。为此,我们可因地制宜,首先深挖校本资源。如利用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等载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其次利用学生校外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和香花野草中的语文资源作平台,探掘其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农村也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再次,用好农村语文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亲历躬行,到果园去,到粮田中去赏农景、干农活、写农事、感乡情,最后,倡导学生多积累农村常有的春联、农谚、歇后语等语言,常听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研究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语文实践,更能促进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中的主动性。
总之,作为身处其中的乡村教师,必须借着课改东风,向阳而行,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实践方法,找出能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有效策略,特别是促进学生主体语文实践,通过多接触语文材料,多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听说读写有机会与语文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在“我要学”的乐之者角色中体验到语文素养提高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进而更乐于语文的学与用,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培函,学科素养决定了语文课的境界[J].山东教育,2006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村;语文素养;培养
语文素养,又称语文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把此作为追求的核心目标,说明了语文素养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全面践行新课改中,语文素养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教育人深入挖掘出来,特别是其在促进人成长和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但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倾听理解能力普遍不高,读的方式少、速度慢,阅读面狭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明显较差。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良好的语文教育惠及学生,助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就成了我们在探索“五育并举”课改实践中不可推脱的肩担责任。接下来,我们把这几年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所积攒的心得分享。
一、培养兴趣,注入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只是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而持久地活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加强兴趣培养,使之成为“我要学”的乐之者主体。落实到教学中,有效的做法就是寓教于乐,注入活力,通过深挖课堂中、教材里的乐因素、趣味因素,让课堂妙趣横生,为课堂注入身体上的、智慧上的活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切实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不枯燥,魅力犹存吸引人。如设置“识字剧场”、让学生扮演课本剧、讲故事、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利用学生爱动这一天性,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其慢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和提供动力。
二、精心设计,灵活教法
“预则立”思想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就必须精心设计。有效方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力特点,以及教学对话现实,在“教什么”选择与设计时做到精准设计,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是注重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具有先声夺人之神效。导入教学要因课而异,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应有不同导语与之匹配,不能常穿一双鞋“走老路”。新课改中我们积攒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其可结合实际进行选用,如讲故事、造情境、提问题、用媒体、用诗歌、用名言等,都会对学生注意力聚焦对话收到实效;二是新知采用多媒体教学。灵活教法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很多时候就是倡导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CAI课件等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些手段能创境化抽象,能使难以理解的文本更形象地传达传统教学手段而不能传达的内容和意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兴趣倍增,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且,更容易地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促进学生在主体践行文本深入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加强实践,拓宽空间
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提出来的,以取代传统语文能力而倡导的,范围更广,更能表达语文教学要义的一个新概念。其重点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路径就是听说读写。发展学生听能力、说能力、读能力和写能力,都是贯穿以理解和语感为内容的培养任务的。而这些的实现,只有一条方法,那就是多接触语文材料,多实践,让语文能力得多方面锻炼,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得到保障。
而现目前语文教学只重视学,不注重用,不给学生语文实践机会,造成高耗低效,师生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因此我认为仅靠课本知识和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大语文教学观,学习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学习空间不能仅限于课堂,要坚持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自然,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与别人、与校园、与社会、与大自然的交流中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可学语文,时时可用语文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同时,语文素养中的情感和态度等形成,也需要语文实践来磨练,在经历多次挫折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
农村学生由于活动范围小,见识少,仅靠课堂的语文实践,显然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普遍和实用,难以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因此,语文教学要拓展语文空间、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社会中去学语文,开展语文实践。为此,我们可因地制宜,首先深挖校本资源。如利用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等载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其次利用学生校外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和香花野草中的语文资源作平台,探掘其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农村也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再次,用好农村语文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亲历躬行,到果园去,到粮田中去赏农景、干农活、写农事、感乡情,最后,倡导学生多积累农村常有的春联、农谚、歇后语等语言,常听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研究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语文实践,更能促进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中的主动性。
总之,作为身处其中的乡村教师,必须借着课改东风,向阳而行,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实践方法,找出能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有效策略,特别是促进学生主体语文实践,通过多接触语文材料,多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听说读写有机会与语文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在“我要学”的乐之者角色中体验到语文素养提高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进而更乐于语文的学与用,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培函,学科素养决定了语文课的境界[J].山东教育,2006年。
- 【发布时间】2021/1/6 10:35:26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