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反思
【关键词】 ;
【正文】 新课程改革注重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一门课就是在此思想指导下,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而进行的。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寻求一种继承基础之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体育课改的需要。为此,谈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的反思。
一、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确保运动安全
如今,在一些体育课改的观摩课上,上课不集合站队已成了流行趋势,好像那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改善了师生关系。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面对60多人的大额班级,没有严格的队列队形和组织纪律,就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当这种“散点队形”成了观摩课上的花架子和表面形式时,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军事化的体育课不能提倡,但一盘散沙的体育课更不能提倡。过分讲究形式统一,整齐划一的外观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是一种压抑,也是对个体差异的一种忽略,但我们又不能盲目排斥统一练习的形式,在人数多、班级多的情况下,统一指挥的集体练习,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练习形式。寻求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局面一直是也应继续是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但不等于让学生随意练习,体育教学中那种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的“自由式”“放羊式”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那样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技巧滚翻等项目,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就去探究很容易造成颈椎伤害。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只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不同运动项目的指导形式不同而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如何,根本的是要看教师的活动是不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服务,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自主活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兴趣。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善于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不要教师教,比如广播体操教师不教,学生自学效果会好吗?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当然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我曾经在教学水平二的技巧前滚翻运动时,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还学会了蹲撑团身,教学中,通过下巴夹纸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头,通过双腿夹纸体会了并腿等动作技术,这样通过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定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心学生学习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不加以引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弃,学生表面自主,实际上学习成为一种自由状态。这样的学习显然难以保证有正确的方向,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相反,越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越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正确示范随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偏见也被淡化了,一些技能性较强的体育教材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课堂上也不见了。试想,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刺激,又怎能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呢?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示范,让学生随便玩玩就能锻炼身体吗?如果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研究怎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其他方面包括终身体育意识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了吗?因此,对于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我们要深刻领会其内涵,不能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技能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教师的正确示范与指导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性质。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注意将一些新兴的、有趣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教学。但对传统的体操、田径、武术等传统教材也不能完全丢。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减少选择成人化、竞技化的教材内容。应注重学生对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要太强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笔者从几年来的课程改革成功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集体的力量认真备好课;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才能确保运动安全,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一、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确保运动安全
如今,在一些体育课改的观摩课上,上课不集合站队已成了流行趋势,好像那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改善了师生关系。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面对60多人的大额班级,没有严格的队列队形和组织纪律,就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当这种“散点队形”成了观摩课上的花架子和表面形式时,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军事化的体育课不能提倡,但一盘散沙的体育课更不能提倡。过分讲究形式统一,整齐划一的外观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是一种压抑,也是对个体差异的一种忽略,但我们又不能盲目排斥统一练习的形式,在人数多、班级多的情况下,统一指挥的集体练习,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练习形式。寻求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局面一直是也应继续是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但不等于让学生随意练习,体育教学中那种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的“自由式”“放羊式”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取的,那样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技巧滚翻等项目,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就去探究很容易造成颈椎伤害。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只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不同运动项目的指导形式不同而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如何,根本的是要看教师的活动是不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服务,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自主活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兴趣。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善于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不要教师教,比如广播体操教师不教,学生自学效果会好吗?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当然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我曾经在教学水平二的技巧前滚翻运动时,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还学会了蹲撑团身,教学中,通过下巴夹纸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头,通过双腿夹纸体会了并腿等动作技术,这样通过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定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心学生学习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不加以引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弃,学生表面自主,实际上学习成为一种自由状态。这样的学习显然难以保证有正确的方向,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相反,越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越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正确示范随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偏见也被淡化了,一些技能性较强的体育教材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课堂上也不见了。试想,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刺激,又怎能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呢?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示范,让学生随便玩玩就能锻炼身体吗?如果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研究怎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其他方面包括终身体育意识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了吗?因此,对于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我们要深刻领会其内涵,不能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技能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教师的正确示范与指导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性质。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注意将一些新兴的、有趣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教学。但对传统的体操、田径、武术等传统教材也不能完全丢。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减少选择成人化、竞技化的教材内容。应注重学生对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要太强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笔者从几年来的课程改革成功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集体的力量认真备好课;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才能确保运动安全,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 【发布时间】2021/1/6 10:41:13
- 【点击频次】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