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浅谈

 

【作者】 肖卓国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就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教学的策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已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专业基础课,致力于对学生计算机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有所欠缺,基础能力薄弱,对计算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当前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差的原因也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就业作为重要的导向,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但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职责与课程定位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目标脱节,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中更多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对社会就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了解不够,这一教学观念不仅限制了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与其它课程不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内容需要依赖图形界面以及人机交互方式实现。而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影响,部分技工学校仍采用的是传统板书式教学,不仅缺乏生动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难以通过计算机操作理解知识。师生互动更是难以实现,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中职学生为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文化基础薄弱,理论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较熟练使用计算机,而有些学生甚至未接触过计算机,这一现象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中职校学生思维相对活跃,动手能力强,对实习课上动手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习目的不确。中职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是导致各学科教学有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二)有效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课堂导入作为课堂的首要环节,其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如在学习管理与应用 WindowsXP 这一章节时,可以直接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控制面板与WindowsXP的使用。再如学习“因特网应用”一课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怎样接入因特网,什么是IP地址,其有什么作用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并指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课程既包含了大量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对实践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多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对于部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课堂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可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交流、合作,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总结发言,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使学生能够普遍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针对上机操作练习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教师精心准备上机练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完成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未完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教育。
  (四)开展计算机课外竞赛活动
  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课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进度安排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报设计比赛,使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鼓励,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平台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由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时期,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中职校学生,必须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巧,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不断丰富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严淋渭.如何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23(13):122.
  [2]郑卫民.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6(15):286.
  [3]韦延勋.论计算机应用与社会需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6):12~13
  [4]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29~30
  • 【发布时间】2021/1/6 10:43:55
  • 【点击频次】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