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诵读《游子吟》,感恩母爱的伟大

 

【作者】 刘华全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读唐诗,刚开始是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等,只记得当时觉得像唱歌,很顺口,很有趣。后来,慢慢地爱上了读诗。记得读到这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时候,觉得很郎朗上口,并没能体会到意境,直到现在母亲永远的离我而去,才让我深深的感到母爱的伟大。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不分昼夜的劳作,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我穿的鞋子是她亲手缝制的,家里的衣服也是她亲手纺制的。可是,当时的我,没能体谅母亲的辛劳与付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到家里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大声呼唤我的乳名,喊我回家吃饭。
  小时候,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才有肉吃,好的年景还有新衣穿。但我记得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式灰大褂,只是补丁一年比一年多。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坐在桌子旁边,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也为从来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饭菜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我们先吃,剩下饭菜的她随便吃一点。青黄不接时,晚餐就是喝点稀饭、玉米粥。长大后,我有一次听母亲说:“当时要是天天有白米饭吃,就是没有菜,我也能吃两大碗。”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喝玉米粥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我的泪就会流。
  我永远忘不了一九八九年的那个暑假,父母为了筹集我上初中一年级的学费,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转来转去焦急不安的身影。当开学时,我惊喜地看到母亲放在我衣服上的四十八元钱。那时,常有人劝我母亲:“别让全子上学了,早点回来种田成家才是正事。”而母亲认定唯有让我上学,才能跳出农门,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母亲都始终如一的支持我上学。我知道母亲的艰难,总是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工作了,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以此来回报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
  一九九二年,我考上湖北武汉的一所师范学校。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时,我清楚地记得她的脸上显出如释重负的神情,好像放下一副重担,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显得有些骄傲。现在想想,当时的她听到我跳出农门这个消息,也许是对她这么多年的辛劳最好的回报,也是对她多年苦苦坚持让我读书的的肯定。
  当时在武汉上学,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这个小心呵护我的母亲,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而且越来越远……
  十六岁以后,我回家也仅仅是寒暑假,所谓想家,其实就是渴望母亲给我筹集学费,回家吃顿饱饭……所以,在我的心中,故乡在慢慢地缩小,而母亲的身影却在不断放大!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襄阳县实验小学工作。当时的学校坐落在双沟镇,离我老家也有一百多里。记得当时要到学校报到时,父亲帮我背上母亲给我缝好的被子,我提着行李,母亲一直送我们到村口的大路上,她的失落只有我才感觉到,我知道,母亲是多么希望儿子留在自己身边的啊。可是为了我以后更好的生活,她不得不再次让儿子离开自己。
  我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母亲经常因挂念我而偷偷地落泪,特别是在她患病的时候,一有人提起我,母亲说话就会哽咽,这是我后来听到父亲说起母亲时才知道的。直到母亲去世,她都没能来到我工作地方看看。她出门离家最远的地方还是因为生病要到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也是在那一次,出院后,我陪着她逛了鼓楼,她才第一次看到夫人城和小北门。
  一晃参加工作快三十年了,我已然为人父了。“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知道这份工作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承载着母亲的希望,如果没有母亲的努力和坚持,说什么也不会有我的今天。而我想要报恩的时候,才体会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楚。
  感谢母爱的伟大,也许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句才最能表达我对于母亲的深深思念吧!
  • 【发布时间】2020/9/4 16:47:50
  • 【点击频次】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