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语文的施教对象是儿童,施教内容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清楚儿童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能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凭借儿童热爱的语言文字,帮助儿童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儿童眼中的世界,才能走进儿童心中的世界。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反思
(一)“儿童本位”意识缺席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拿到一篇课文,先想想可以教什么,再看看怎样教方便,然后才可能想到儿童是不是能够接受。至于所教的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每个儿童的需要又有何差异,教师则很少考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换句话说,儿童充其量只是教师设计教学并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语文教学并没有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视儿童的现象更是令人惊心,集中表现在教师以教得顺畅、学生配合默契为评价自身教学成功的标准,以课堂发言热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为教学能把全班学生捆绑着齐步向前走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学生不和谐的声音不是置若罔闻就是当头棒喝,无视生成只管预设,热衷“教过”却漠视“教会”。教师眼中有自己,有教材,有课堂,却少有儿童,少有“这一个”儿童。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难以切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没有激情投入,无法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此语文当然远离儿童,如此课堂必然高耗低效。
(二)“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所谓“伪儿童化”,就是表面儿童化、虚假儿童化,看似尊重儿童,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出发,实则是让儿童扮演群众演员,配合教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在教师大“秀”课堂教学的技巧的同时,学生几无所得。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是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且问题来源于学生,但这些问题是真问题吗?是儿童心中真正想探究解决的问题吗?有教学的价值吗?这些学生读一遍课文就完全明白的问题没有任何教学价值,学生是在为教师解围而明知故问。诸如此类“伪儿童化”的课堂实在太多。有的教师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课堂教学热热闹闹,语言文字不见踪影;有的教师让学生拓展资源,“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拓展内容与文本的教学相去甚远;有的教师无视儿童错误的价值取向,对“白骨精孝敬父母”这类生成拍手叫好,将儿童引入歧途;“有的教师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在引导中添加了许多附加条件,有的硬要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走,有的苛求答案的标准、统一,只要回答不是教师的预设就是错误的……”
(三)教学目标定位失当儿童是成长中的“这一个”,他们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所以教学提倡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进而抵达儿童的“最优发展区”。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完全能够读懂的文本内容上转圈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出路审视
(一)教科学的语文用“科学”来界定语文,似乎并不科学,这种认识正是造成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重要原因。语文教学需要感悟、品味,但并不代表语文教学就不需要精确和科学,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精确和科学的。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个比喻句教了12年,学生高考时仍然写不好呢?比喻句知识的教学不精确难道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吗?教科学的语文,就是秉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识、思想与情感,引领儿童逐步认识教材本真的面目,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形成鉴赏的能力。
(二)教游戏的语文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儿童享受着自由、积极的精神体验。游戏是儿童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自由的语文自由的语文教学,指的是教师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与课堂时空,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给儿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以充足的时间。只有自由的学习,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发展学生的心智。
(四)教有用的语文当下的语文教学,“实用主义”仍然大行其道,教师在应试的藩篱中无法突围,甚至不愿突围,因而大量围绕“陈述性知识”的训练强占了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生字词语的固化讲解、课文读背的反复操作、练习试题的铺天盖地——使儿童思维僵化,能力停滞,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并不是说生字词语和课文读背不再重要,而是这些内容的教学一定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合宜的情境,使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由分析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简言之,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教语文”。
综上所述,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反思
(一)“儿童本位”意识缺席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拿到一篇课文,先想想可以教什么,再看看怎样教方便,然后才可能想到儿童是不是能够接受。至于所教的内容儿童是否真正需要、每个儿童的需要又有何差异,教师则很少考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换句话说,儿童充其量只是教师设计教学并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语文教学并没有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视儿童的现象更是令人惊心,集中表现在教师以教得顺畅、学生配合默契为评价自身教学成功的标准,以课堂发言热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为教学能把全班学生捆绑着齐步向前走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学生不和谐的声音不是置若罔闻就是当头棒喝,无视生成只管预设,热衷“教过”却漠视“教会”。教师眼中有自己,有教材,有课堂,却少有儿童,少有“这一个”儿童。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难以切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没有激情投入,无法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此语文当然远离儿童,如此课堂必然高耗低效。
(二)“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所谓“伪儿童化”,就是表面儿童化、虚假儿童化,看似尊重儿童,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出发,实则是让儿童扮演群众演员,配合教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在教师大“秀”课堂教学的技巧的同时,学生几无所得。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是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且问题来源于学生,但这些问题是真问题吗?是儿童心中真正想探究解决的问题吗?有教学的价值吗?这些学生读一遍课文就完全明白的问题没有任何教学价值,学生是在为教师解围而明知故问。诸如此类“伪儿童化”的课堂实在太多。有的教师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课堂教学热热闹闹,语言文字不见踪影;有的教师让学生拓展资源,“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拓展内容与文本的教学相去甚远;有的教师无视儿童错误的价值取向,对“白骨精孝敬父母”这类生成拍手叫好,将儿童引入歧途;“有的教师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在引导中添加了许多附加条件,有的硬要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走,有的苛求答案的标准、统一,只要回答不是教师的预设就是错误的……”
(三)教学目标定位失当儿童是成长中的“这一个”,他们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潜力,所以教学提倡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进而抵达儿童的“最优发展区”。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完全能够读懂的文本内容上转圈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出路审视
(一)教科学的语文用“科学”来界定语文,似乎并不科学,这种认识正是造成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重要原因。语文教学需要感悟、品味,但并不代表语文教学就不需要精确和科学,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精确和科学的。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个比喻句教了12年,学生高考时仍然写不好呢?比喻句知识的教学不精确难道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吗?教科学的语文,就是秉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识、思想与情感,引领儿童逐步认识教材本真的面目,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形成鉴赏的能力。
(二)教游戏的语文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儿童享受着自由、积极的精神体验。游戏是儿童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游戏就是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自由的语文自由的语文教学,指的是教师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与课堂时空,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给儿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以充足的时间。只有自由的学习,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发展学生的心智。
(四)教有用的语文当下的语文教学,“实用主义”仍然大行其道,教师在应试的藩篱中无法突围,甚至不愿突围,因而大量围绕“陈述性知识”的训练强占了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生字词语的固化讲解、课文读背的反复操作、练习试题的铺天盖地——使儿童思维僵化,能力停滞,不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并不是说生字词语和课文读背不再重要,而是这些内容的教学一定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合宜的情境,使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要由分析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简言之,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教语文”。
综上所述,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 【发布时间】2021/4/6 17:52:43
- 【点击频次】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