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策略应用易出现的误区探析

 

【作者】 柴 源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清波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是情境策略实施应用的主阵地,是一线教师追求高效教学,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创设实施不慎,就可能就会出现误区而致教学效度不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情境策略;应用;误区;出现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激发兴趣、诱发思考著称的情境策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情境策略应用并非得当、有效,出现了一些“为情境而情境”的做法,导致学生在大笑之后没有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或积极思考行为。这样的情境策略的应用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不仅没有帮助我们实现教学预期,还浪费了较多时间。下面,我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探讨情境策略应用中易出现的误区的一些做法。
  一、所创建的情境不能有效为地教学目标服务
  情境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方式,应用在课堂上,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是它走进课堂的目的。离开了这个目的,它就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所以,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为这个目标意识,无论要创建什么样的情境,都是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曾经听到一堂课,课中教师创设了《智力快车》情境,为了激趣,情境中又有动作、魔术表演等小情境,在之后为了让学生突破障碍,创设了智力通关情境,要求学生掌握字体、字体大小、下划线、阴影、粗斜体等设置使用方法。其中,老师将工具栏的名称以纸质形式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然后覆盖这些名称,让所有学生背诵刚刚记住的工具按钮。结果,教室里的朗诵声音很大,学习气氛也很好,但是在老师抽查结束时,仍然有很多学生无法识记。纵观这堂课中的情境策略,虽然有激趣效果,但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且忽略了教学目标。就像上面提到的记忆工具栏按钮一样,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实践中我们根本不需背诵这些工具栏按钮的名称,只要知道其用法即可了。花了那么长时间,结果方向偏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情境策略的应用不能仅图课堂表面的热闹,更不能干扰和弱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
  二、所创建的情境过于注重形式
  “为情境而情境”的做法,就是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所致。这在现实中虽然并非出自教师的本意,但在观察分析中,这样的情境还并非少数。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word基本功能后,要求学生以“制作自己的名片”为学习任务,其创设了“玲玲的烦恼”情境:玲玲要制作名片,但她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同学今天就来帮帮她。玲玲想在名片中输入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该怎么办?她又想介绍一下自己身份又该怎么办,怎样排版更漂亮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玲玲的苦恼和感激视频。结果,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明显。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设计的“教学情境”,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动机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主动并有思考,促进他们进入到独立探索、合作和学习的氛围中,并突出教学重点并通过情境解决教学困难。但是,一些老师的“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科学的教学理念支撑,导致情境只是一种“场景”,而忽略了创建有效性的教学反思与分析,它使人们感觉仅仅是一种形式。这样的“情境设计”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我们不应该专注于情境的形式,更不应该“为情境而情境”,应让情境创设真正肩负起为实际教学服务的重担来。
  三、所创建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针对性强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作为教学手段的情境创造,不仅应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而且应注意其时效性,地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否则,就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所创建的情境学生很难理解,自然也就不能理解老师的“良好意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图软件的“放大——缩小”功能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间小房子和一个高大的灰姑娘,然后说:“同学们,房间太小了,灰姑娘无法居住。我们可以使用绘图软件中的“放大/缩小”功能来扩大房间,以便灰姑娘可以更舒适地生活。”
  这样的情境,实际上就是脱离了学生生活,现实中我们根本就无法使房子变大,学生学习后也不会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教学这样的内容,我们不防把房子的变大缩小改换成孙悟空的金箍棒,这样更能符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而且小学生也乐意看到金箍棒在自己手里也能实现变大缩小。这样教学,创建的情境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信息伦理和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成灾。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能正确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根据法律和道德行为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并开展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克服单纯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的趋势,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的伦理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区分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更全的信息技术教育,能成为信息社会中的具有健康思维、完善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简而言之,良好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凝聚他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学好新理念,并用其指导实践教学,才能使我们所选择的方法、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静,基于科学教学运用情境教学的误区及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8:02:00
  • 【点击频次】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