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含义
【关键词】 ;
【正文】 近日,有学生向我请教了一道中考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告诉学生: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说,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后来经过反思,我觉得给学生的解答过于简单,只是限于翻译而已,没有讲清孔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2课选入了《关雎》一诗。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关雎》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不但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对感情没有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既然《关雎》选入初中语文课本,那教学中语文教师就不应该回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是据我的经历来看,很多语文老师在《关雎》教学中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讲解大都是一言以带过,并未深入。对学生而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似乎仅仅变成了一句翻译而已,对如何教会学生深入理解其意旨,没有深究过。
通过解答如何理解《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这一中考题此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关雎》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讲解。而讲解的关键是要紧扣诗歌本身所描写的内容来分析,而不是脱离诗歌本身内容,引用各种解读资料来泛泛而谈。唯有如此,学生在面对新奇的问题时,才能胸有丘壑,不至手足无措。
那么,我们如何就《关雎》描写的具体内容来教学生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呢?我以为应该抓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来解读。
我们讲《关雎》,多重赋、比、兴和重章叠句,而忽略了文中“象征”。这也正是无法正确解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要理解《关雎》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含义,就需要抓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象征意义。
《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你看,那好男儿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怦然心动,继而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这一见倾心、情浓爱深,可谓是爱情之“乐”;接下来又写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你看,主人公爱慕“窈窕淑女”却又求而不得,被人家拒绝了,他也因此而夜不成寐、辗转难眠,可见相思之重、失恋之痛,这是爱情中的“哀”。
那么“不淫”和“不伤”体现在哪里?关键就要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了。
情到极处必生幻。《关雎》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谐和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而这位抒情主人公,却简直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与《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寻所爱不得而出现了所爱之人“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样,富有浪漫情调。而其实这又正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首先,我们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用现代白话说,意思就是“文静而美好的姑娘啊,我要和你琴瑟传情两相爱。”你看这小伙子初次被拒绝后,也曾辗转难眠、夜不成寐。但短暂的痛苦之后,他没有就此消极低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乐观地对“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里的“琴瑟”至关重要。《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中写道:“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意思就是“做成佳肴和你共饮美酒,与你白头偕老永远相亲相爱。我们俩你弹琴来我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两情相悦的画面呀!
至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句诗,更容易理解。“钟鼓”之乐,在古代就是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舞,是在很庄重很正式的场合下使用的。《关雎》里讲“钟鼓乐之”,目的很明确:男青年追求“窈窕淑女”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和她心意相通、互亲互爱、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相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迷乱爱情观,这是何其真诚而郑重的爱情宣言!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表明的是一种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与想法的、健康而充满正能量的爱情观。这就是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不淫”,通行的看法解释为“节制而不过分”。我以为除了这一层含义外,它还有“正确、健康的爱情观”的象征意义在里面,这是相对于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层面说的,明确了这一点,似乎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乐而不淫”。
最后,我们再回到前文提及的中考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经过上文的讲解,我们将答案拟定为:《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是“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积极追求,最终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这是“哀而不伤”。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理解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其实讲的是中道精神,突出的是中和之美。此处的“淫”是过的意思,表示过头了,是说《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过头了、放纵了就要乐极生悲,哀愁中有甜蜜、有希望;悲伤了就会痛苦,有的就只剩伤感了。也是劝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发乎情,止乎礼。”正如修身为政一样要具备“思无邪”的感情,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操。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2课选入了《关雎》一诗。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关雎》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不但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对感情没有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既然《关雎》选入初中语文课本,那教学中语文教师就不应该回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是据我的经历来看,很多语文老师在《关雎》教学中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讲解大都是一言以带过,并未深入。对学生而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似乎仅仅变成了一句翻译而已,对如何教会学生深入理解其意旨,没有深究过。
通过解答如何理解《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这一中考题此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关雎》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讲解。而讲解的关键是要紧扣诗歌本身所描写的内容来分析,而不是脱离诗歌本身内容,引用各种解读资料来泛泛而谈。唯有如此,学生在面对新奇的问题时,才能胸有丘壑,不至手足无措。
那么,我们如何就《关雎》描写的具体内容来教学生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呢?我以为应该抓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来解读。
我们讲《关雎》,多重赋、比、兴和重章叠句,而忽略了文中“象征”。这也正是无法正确解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要理解《关雎》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含义,就需要抓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象征意义。
《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你看,那好男儿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怦然心动,继而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这一见倾心、情浓爱深,可谓是爱情之“乐”;接下来又写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你看,主人公爱慕“窈窕淑女”却又求而不得,被人家拒绝了,他也因此而夜不成寐、辗转难眠,可见相思之重、失恋之痛,这是爱情中的“哀”。
那么“不淫”和“不伤”体现在哪里?关键就要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了。
情到极处必生幻。《关雎》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谐和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而这位抒情主人公,却简直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与《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寻所爱不得而出现了所爱之人“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样,富有浪漫情调。而其实这又正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首先,我们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用现代白话说,意思就是“文静而美好的姑娘啊,我要和你琴瑟传情两相爱。”你看这小伙子初次被拒绝后,也曾辗转难眠、夜不成寐。但短暂的痛苦之后,他没有就此消极低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乐观地对“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里的“琴瑟”至关重要。《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中写道:“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意思就是“做成佳肴和你共饮美酒,与你白头偕老永远相亲相爱。我们俩你弹琴来我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两情相悦的画面呀!
至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句诗,更容易理解。“钟鼓”之乐,在古代就是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舞,是在很庄重很正式的场合下使用的。《关雎》里讲“钟鼓乐之”,目的很明确:男青年追求“窈窕淑女”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和她心意相通、互亲互爱、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相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迷乱爱情观,这是何其真诚而郑重的爱情宣言!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表明的是一种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与想法的、健康而充满正能量的爱情观。这就是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不淫”,通行的看法解释为“节制而不过分”。我以为除了这一层含义外,它还有“正确、健康的爱情观”的象征意义在里面,这是相对于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层面说的,明确了这一点,似乎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乐而不淫”。
最后,我们再回到前文提及的中考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经过上文的讲解,我们将答案拟定为:《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是“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积极追求,最终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这是“哀而不伤”。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理解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其实讲的是中道精神,突出的是中和之美。此处的“淫”是过的意思,表示过头了,是说《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过头了、放纵了就要乐极生悲,哀愁中有甜蜜、有希望;悲伤了就会痛苦,有的就只剩伤感了。也是劝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发乎情,止乎礼。”正如修身为政一样要具备“思无邪”的感情,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操。
- 【发布时间】2021/4/6 18:04:07
- 【点击频次】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