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隆林民族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

 

【作者】 杨晓娜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聚居着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素有“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美誉,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其独特的民族特性,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把富有地域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所以把我园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本土民族文化融入到园本课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从而传承本土民族的土家文化。
  关键词:隆林民族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有效融合
  一、隆林民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综上所述:发掘与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作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已成为了我园探索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使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具本土化、生活化、民族化。  
  二、隆林民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此我县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我县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其中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壮族的“三月三”排歌节等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及黑粽子、羊瘪汤、辣椒骨、五色糯饭、枕头粑等民族风味小吃享誉区内外,为此,把幼儿熟知的家乡本土文化,融人到我园的园本课程中,培养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小根植孩子的内心,挖掘和粹选适于幼儿的民族文化,是我们进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园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隆林本土民族文化成为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隆林民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隆林民族文化融人园所环境。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隆林本土民族文化环境,对幼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和影响。为营造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创设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互动式环境。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上,合理布局,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含有隆林五个少数民族元素、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各种手工作品。如:用簸箕、蜡染、蓝靛等艺术作品装饰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和材料开展充分的互动,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同时,我们以市级课题《隆林民族文化在幼儿园主题教育中运用的研究》为契机,把五个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幼儿园中,创设了民俗文化体验街、美工坊等,2017年3月我园打造的幼儿民族体验街,分为苗、彝、壮、汉、仡佬五个民族区间,分别展示五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及生活用品,各种大大小小石磨、舂碓、筛子、簸箕、绣架等供幼儿进行挑水、磨豆、筛米、剥玉米、跳竹竿、吹芦笙、刺绣、抹黑脸、斗牛、舂糍粑等体验民族文化专用场所。在服饰上为幼儿提供了男、女不同的各个民族的服饰,幼儿在民族体验街活动每周的“民族日活动”中,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唱着民族歌谣,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当地美食,玩着民族体育项目,快乐的在幼儿园赶集。
  (二)隆林民族文化融入一日生活中。陶行知先生说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我园把隆林本土文化融人幼儿生活环节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进行学习和渗透。如我园把苗族的芦笙做成了适合幼儿操作的长度,把芦笙乐器运用到早操活动中、体锻活动中等;在每周的民族活动日中,幼儿随着隆林本土歌曲,跳上本土舞蹈,在优美的旋律中读懂隆林人民的辛勤劳作;把壮锦、刺绣、蜡染图案的学习和操作融人到民族美工坊,把隆林少数民族六天赶一次的赶集习俗,融人到民俗文化体验街中,为幼儿游戏体验提供材料支持,孩子可以在这里体验刺绣、赶集等生活活动。并把打陀螺、打磨秋、跳竹竿、滚铁环、跳牛弓等,融入到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在一日各项活动中学习隆林本土方言、儿歌游戏等,隆林本土民族文化融人到了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
  (三)隆林民族文化融人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大量隆林少数民族文化相关内容,并进行了筛选和整理,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融人到幼儿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把隆林儿歌、传说故事融入语言领域;芦笙舞、斗牛舞、敬酒歌等融入到艺术领域;把隆林本土体能游戏融人到健康领域;把隆林赶集活动融人到社会领域并编写了相应教案,经过对本土民俗文化的提炼,创新性的把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题设计中。如:梁贞元老师执教的《彝族抹黑脸》,经过巧妙设计,孩子们抹一次黑脸,说一句祝福语,张张黑脸、声声祝福,最后品尝“香甜玉米酒”,把孩子们带入欢乐的火把节中,并延伸了班级主题课程。杨丰瑞的《苗族斗牛》、杨晓娜的《漂亮的壮衣》、黄桂娟的舞蹈《七月火把节》、蔡雨欣的《民族服装真漂亮》和龙秀红的《高山汉族对歌》,五节独具特色的精品课,成为了我园民族特色课程之一,并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中。其次,通过家园合作,领略地域文化的风情: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展民谣、民间故事等活动,各民族家长翻译本民族流传的歌谣、童谣、山歌,民间故事等,我们幼儿园搜集整理成册,用于园本课程语言领域的补充。
  (四)隆林民族文化融入节庆活动中。隆林的节日除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外,隆林还有自己过的节日:跳坡节、火把节、尝新节等。结合幼儿特点,我园把跳坡节、火把节分别作为春季和秋季学期的大型幼儿实践体验节日活动。苗族的“跳坡节”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跳坡节”这天,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坡场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竞技活动,如“爬杆”比赛;“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白天彝族村民杀鸡宰鹅、祭祀祖宗,入夜人们手持火把,绕着住宅和田垌转,而后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抹黑脸”则是彝族男女青年交友或彝族人民喜迎宾客的特有习惯,冷不防的把锅烟墨抹到对方脸上,然后相互追逐嬉戏。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场景和快乐,让民族传统节日在幼儿的心目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回忆,让本土民族文化熏陶和浸润幼儿心灵。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园已初步形成了本土文化园本课程资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融人到课程中,在幼儿生活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园将继续关注幼儿兴趣点,深化隆林民族文化相关内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寻找适于幼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将隆林民族文化融人到园本课程中,让民族文化在幼儿快乐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得以传承和发扬。弘扬隆林民族文化及其建设,路还很远,也是极为复杂的事情。让我们携手理论与实践,共同打造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多样性大放异彩的新华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2008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田永红《走进土家山寨一贵州土家族风情录》贵州人民出版社;
  [3]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7;
  [4]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 【发布时间】2021/4/6 18:07:20
  • 【点击频次】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