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综合水平。而农村由于课程资源的薄弱,更限制了小学生的发展。提高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农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将写作与农村生活联系起来,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拓展学生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特有资源
农村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参与到写作生活中来,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激发写作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往往是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甚至是有话说不出。写作成了一件很头痛、很无奈的事情。
讲授课文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中,或美妙的故事中,或古老的传说中等等。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徜徉,或在美妙的故事中陶醉,或穿越时空与哲人交谈。比如,教师在讲授《长城在我心中》这篇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中,再引导学生,课文是怎么一步步表达出这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的呢?让学生找出表达强烈感情的排比句,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从中体会语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另外,教导学生语言是表达的需要,是传递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动笔的愿望,提高写作兴趣,由“惧怕”写作变成“我要”写作。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写作的愿望是不够的。大家知道,万丈高楼都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头,同样,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句有机组成的――字词句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课外读物少。好词好句应从课文中来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摘抄,并指导用适当的方法熟记,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活用词句,日积月累,词句的“仓库”就会满起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课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要确立中心思想、文章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局的写法等,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
1.教师要善于就近选材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的不足。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小桥流水的好去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夏天,荷花满塘,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春天,可以放风筝;夏天,可以捉知了;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杖。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教会学生时时刻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发现生活的美。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话说,没有素材可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近选材,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源头。
2.鼓励学生多体验劳动和生活,增加写作机会
农村学生有着很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好它。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多体验生活,再把所经历所体验的记录下来,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学生把劳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成文字。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也可在校园里选一小块田,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青菜之类的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体验果实的来之不易,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这时,教师可布置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另外,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任何所见所闻都可记录成为文字。开始时,能写一段就写一段,不可勉强规定字数,主要是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动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不断开启思维,开启智力,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农村生活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鲜活的素材。
四、加强训练,注重模仿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如《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教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接触农村广阔的天地,从中摄取写作素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共同的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特有资源
农村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参与到写作生活中来,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激发写作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往往是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甚至是有话说不出。写作成了一件很头痛、很无奈的事情。
讲授课文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中,或美妙的故事中,或古老的传说中等等。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徜徉,或在美妙的故事中陶醉,或穿越时空与哲人交谈。比如,教师在讲授《长城在我心中》这篇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中,再引导学生,课文是怎么一步步表达出这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的呢?让学生找出表达强烈感情的排比句,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从中体会语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另外,教导学生语言是表达的需要,是传递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动笔的愿望,提高写作兴趣,由“惧怕”写作变成“我要”写作。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写作的愿望是不够的。大家知道,万丈高楼都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头,同样,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句有机组成的――字词句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课外读物少。好词好句应从课文中来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摘抄,并指导用适当的方法熟记,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活用词句,日积月累,词句的“仓库”就会满起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课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要确立中心思想、文章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局的写法等,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
1.教师要善于就近选材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的不足。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小桥流水的好去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夏天,荷花满塘,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春天,可以放风筝;夏天,可以捉知了;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杖。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教会学生时时刻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发现生活的美。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话说,没有素材可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近选材,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源头。
2.鼓励学生多体验劳动和生活,增加写作机会
农村学生有着很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好它。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多体验生活,再把所经历所体验的记录下来,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学生把劳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成文字。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也可在校园里选一小块田,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青菜之类的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体验果实的来之不易,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这时,教师可布置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另外,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任何所见所闻都可记录成为文字。开始时,能写一段就写一段,不可勉强规定字数,主要是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动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不断开启思维,开启智力,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农村生活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鲜活的素材。
四、加强训练,注重模仿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如《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教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接触农村广阔的天地,从中摄取写作素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共同的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发布时间】2021/4/6 18:17:23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