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数学阅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利用多种手段挖掘数学阅读素材,围绕数学阅读中氛围营造、兴趣培养、习惯形成等方面内容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一、数学阅读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数学化,阅读在数学教学中作用非常广泛。因而,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1.数学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学习“比的认识”时,教师在教学前先出示一份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一个人头与整个身体的比例约是1:7,心脏与拳头大小的比约是1:1,人肩膀宽与身高的比约是1:4。”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掌握一些新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因而阅读数学材料时就不能简单浏览,而应该做到眼、口、手、脑协同并用,在阅读中勤思考,多探究。
3.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阅读课外数学书籍,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小学数学中的阅读内容
(一)阅读课本中的内容。
阅读课本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领悟过程。
1.阅读课本中的“字、词”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中的字词比之于语文那算不了什么。通常是一些常见字,也易于理解故而造成对课本的不重视,从不会去有意识的识记一些内容所以经常发现学生在试卷或者作业中出现写错别字的不好现象。
2.阅读课本中的“读一读、数学小故事及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图形、数据,公理定理的推导证明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知识的巩固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很强,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整体阅读课本的每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熟悉每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学生有意识,无意识的在课后及时阅读自己的课本,从头至尾的阅读一遍,用心的读,从中发现新知和未知,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意识就形成了。
(二)阅读其他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1.优差作业彼此间阅读,达到互相提高。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主要靠每天的作业来充分体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当天的作业中就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对作业长期养成的敷衍潦草行为很难纠正。所以可采取交换式阅读的方式将较差的作业发到优生的手中,而将一些书写认真,格式规范的作业则发给较差的学生手中,让他们细心阅读对方的作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来。
2.对比阅读。试卷先发给学习稍差学生阅读、后给优生看,学生每次只看到自己试卷的不足,无法知道与其他学生试卷的差距,所以每次考完试都让一些差生每人手里拿两份试卷。一份是自己的试卷,另一份是解题规范,书写认真的优秀试卷。让他们通过阅读其他学生的试卷,并对照自己的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误,进而追上优生。
(三)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
学生在阅读好课本知识外若再能涉及一些课外书的阅读,特别像一些书上的精典性中考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梳理过程和导向,也可加强学生的记忆性及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全新的过程。平时我们的学生在考试时对一些新颖性的题目,包括老师补充的精典性题目,及典型性解题方法,若学生能摘抄在一个小本字上反复阅读不但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也对这一类题目有了很好掌握,易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此外,让小学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纸》和阅读数学家的成才故事也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三、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全员阅读氛围。首先给学生讲明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可以启发思维,了解新知识,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同时老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自己给学生购买些小学数学的报纸或期刊,学生在家时督促学生阅读。老师对阅读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做的差的学生赶上去。
(二)挖掘教材阅读内容,重视课堂阅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精心编写而成,教材中的许多经典例题都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本身就极具阅读价值。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阅读资源,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去读。
(三)开展多种活动,保持浓厚兴趣。教师在规划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将数学阅读活动融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讲一个数学故事”“编一份数学小报”“写一篇数学阅读日记”,“演一道经典习题”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多思多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首先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有声阅读和看绘本相结合,在学校听老师阅读,居家听家长阅读。高年级既可以教材为主自学式阅读,也可根据教师推荐或自己兴趣选择优秀课外书籍,要坚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
2.其次要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判断题、文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时却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习题、误解题意、看错数字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而杜绝上述情况发生。
3.最后要养成理解思考的习惯。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考,还要积极创造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实践——表达——总结”的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数学思维逐步递进,反复转化形成内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要把阅读请入到我们的数学课中来,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趣味性、清晰性,客观的把握语句中呈现出的文字信息,在阅读理解中抓住数学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春霞.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焕发生命活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2]赵丽君.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9(22).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一、数学阅读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数学化,阅读在数学教学中作用非常广泛。因而,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1.数学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学习“比的认识”时,教师在教学前先出示一份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一个人头与整个身体的比例约是1:7,心脏与拳头大小的比约是1:1,人肩膀宽与身高的比约是1:4。”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掌握一些新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因而阅读数学材料时就不能简单浏览,而应该做到眼、口、手、脑协同并用,在阅读中勤思考,多探究。
3.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阅读课外数学书籍,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小学数学中的阅读内容
(一)阅读课本中的内容。
阅读课本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领悟过程。
1.阅读课本中的“字、词”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中的字词比之于语文那算不了什么。通常是一些常见字,也易于理解故而造成对课本的不重视,从不会去有意识的识记一些内容所以经常发现学生在试卷或者作业中出现写错别字的不好现象。
2.阅读课本中的“读一读、数学小故事及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图形、数据,公理定理的推导证明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知识的巩固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很强,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整体阅读课本的每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熟悉每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学生有意识,无意识的在课后及时阅读自己的课本,从头至尾的阅读一遍,用心的读,从中发现新知和未知,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意识就形成了。
(二)阅读其他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1.优差作业彼此间阅读,达到互相提高。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主要靠每天的作业来充分体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当天的作业中就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对作业长期养成的敷衍潦草行为很难纠正。所以可采取交换式阅读的方式将较差的作业发到优生的手中,而将一些书写认真,格式规范的作业则发给较差的学生手中,让他们细心阅读对方的作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来。
2.对比阅读。试卷先发给学习稍差学生阅读、后给优生看,学生每次只看到自己试卷的不足,无法知道与其他学生试卷的差距,所以每次考完试都让一些差生每人手里拿两份试卷。一份是自己的试卷,另一份是解题规范,书写认真的优秀试卷。让他们通过阅读其他学生的试卷,并对照自己的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误,进而追上优生。
(三)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
学生在阅读好课本知识外若再能涉及一些课外书的阅读,特别像一些书上的精典性中考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梳理过程和导向,也可加强学生的记忆性及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全新的过程。平时我们的学生在考试时对一些新颖性的题目,包括老师补充的精典性题目,及典型性解题方法,若学生能摘抄在一个小本字上反复阅读不但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也对这一类题目有了很好掌握,易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此外,让小学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纸》和阅读数学家的成才故事也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三、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全员阅读氛围。首先给学生讲明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可以启发思维,了解新知识,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同时老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自己给学生购买些小学数学的报纸或期刊,学生在家时督促学生阅读。老师对阅读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做的差的学生赶上去。
(二)挖掘教材阅读内容,重视课堂阅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精心编写而成,教材中的许多经典例题都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本身就极具阅读价值。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阅读资源,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去读。
(三)开展多种活动,保持浓厚兴趣。教师在规划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将数学阅读活动融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讲一个数学故事”“编一份数学小报”“写一篇数学阅读日记”,“演一道经典习题”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多思多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首先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有声阅读和看绘本相结合,在学校听老师阅读,居家听家长阅读。高年级既可以教材为主自学式阅读,也可根据教师推荐或自己兴趣选择优秀课外书籍,要坚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
2.其次要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判断题、文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时却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习题、误解题意、看错数字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而杜绝上述情况发生。
3.最后要养成理解思考的习惯。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考,还要积极创造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实践——表达——总结”的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数学思维逐步递进,反复转化形成内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要把阅读请入到我们的数学课中来,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趣味性、清晰性,客观的把握语句中呈现出的文字信息,在阅读理解中抓住数学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春霞.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焕发生命活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2]赵丽君.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9(22).
- 【发布时间】2021/4/6 18:27:39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