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志愿的种 绽放服务的花
——志愿服务注入班级管理 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黄金时段。从这一阶段就开展系统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良好的基础道德品质。在班内构建“志愿者为主体形式的自主管理模式”,在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德育的推进器。
关键词:志愿服务;班级管理;德育
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报酬,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公益活动。是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小学阶段就开展系统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良好的基础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黄金时段。荀子在《儒孝篇》中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段话启示我们,只有让儿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德育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班内构建“志愿者为主体形式的自主管理模式”,在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德育的推进器。
一、 班级培育,设立志愿服务岗位——发芽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地开发。
1. 志愿服务岗位的确定
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管理中沿用了较长的时间,它让一部分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获得了充分的锻炼机会。由于班干部相对固定,出现了管理班级的片面性。而更多的学生对班级工作满怀热情,却因一些原因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班级工作,人人都能体会到工作不分高低贵贱,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志愿者工作制。设立志愿服务岗位,只要自愿申请,人人都能上岗,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重新定位班级工作,以能为班级服务为荣。
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我们设立了领读志愿者、学习志愿者、作业志愿者、劳动志愿者、卫生志愿者、节能志愿者、体育志愿者、宣传志愿者等服务岗位。学生共同讨论工作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通过自愿申报+体验服务+竞聘上岗,最终确定每个学生的志愿服务岗位。
2. 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以2-4人为单位组建志愿团队开展工作,过程中相互听取服务感受,改进工作细节。根据班级工作需要,可以由志愿者自己提出岗位变更要求,或自行设立独创志愿者岗位,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
在一段时间的磨合调整之后,学生们都能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并学会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不断自我完善。能为班级工作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转态势。
3.志愿服务岗位的轮换
每一个孩子都有尝试新事物的愿望和热情,对于志愿者服务工作也不能始终保持一成不变。所以每学期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申报服务岗位,不断尝试新工作。轮岗服务让学生对班级工作始终保持新鲜和激情,不仅能锻炼自己,服务他人,还能做到相互体谅,学会合作。
二、 家校施肥,招募家长联动参与——展叶
家长是班级管理中重要的人力资源,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工作,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和管理作用,促进家校合力,可以完善班级管理和育人效果。
1. 家长志愿者成为学生榜样
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我们要善于发挥家长们的特长和职业优势,合理加以运用,使其成为班级最佳的教育教学资源。
我们安排每周一节的家长公益课,邀请有能力的家长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课。银行职员指导学生识别假币,传授理财方法,教学点钞技巧;超市员工进行购物指导,关注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教学新鲜果蔬的选购方法;医生护士传授急救处理方法和简单包扎技巧,讲解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关注食品安全、用眼卫生等常识;交通警察宣传道路法规,识别道路标志,指导文明出行;全职妈妈讲绘本故事,教学编制技巧,传授美点制作等等。这节公益课深受学生喜爱,他们感到亲切、新鲜、有趣。
父母成为孩子们学习、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不同的职业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开拓各自的职业理想;父母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素养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孩子也以此为傲,更加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工作。而家长通过公益课,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发展状况,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2. 家长志愿者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总少不了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来,成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人力资源,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比如运动会邀请家长志愿者担当安全员,引导运动员检录、陪护鼓励参赛、做好后勤保障;游学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导航员,听取意见协商互助,合理安排本组活动,指导完成游学任务;班级展示邀请家长志愿者成为策划员,和老师、学生一起制定方案、排练节目、布置环境、制作道具、化妆拍摄等。家长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看到了班级工作的难处,会主动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工作。
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能融洽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班主任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也能提升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家校合力能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志愿服务工作开枝散叶。
三、 社会供养,营造服务大众意识——开花
我们要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人人形成服务大众的意识。利用寒暑假,与社区结对,形成专门的志愿服务点,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承担志愿服务的策划和指导工作。如社区志愿者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捡拾垃圾,清扫楼道,出黑板报,绘制宣传画,布置宣传窗,分发垃圾袋等;护城河志愿者巡视河道,宣传河道清洁,不下水游泳,不向河道抛洒垃圾,制止在河道清洗物品的行为;老年服务中心志愿者开展大扫除,清洗床单,包饺子、做馄饨和老人共进午餐,听老人讲故事、下棋聊天、散步解闷、捶背按摩,过年过节为老人送去温暖等。
邀请家长志愿者联系社会服务机构,为学生们创造社会志愿服务的机会。去博物馆担任解说员;去鲁迅故里、沈园等景点做小导游;去图书馆整理书目,引导小朋友借书安静阅读;去科技馆义务宣传;去十字路口引导文明停车,指挥行人遵守交规;在路边设立免费茶水摊;开设跳蚤市场摊位,吸引同学进行爱心义卖;与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一起学习和劳动;种植或认养爱心树,制作树牌,修剪枝叶,做好虫害和防冻保护;去医院做导诊员等志愿服务体验活动。
在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拓展班级德育教育的领域。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德育实践,学生能加深对美德的认识,增进自己践行道德的主动性,体会志愿服务的意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四、 自我传粉,宣传志愿服务成效——结果
志愿服务要在班级管理中获得成效,离不开自我肯定和宣传推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以伙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记录志愿者们的尽职表现,真诚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利用班级晨会、队活动、广播站讲述志愿者自己在岗位服务中的出色表现和收获。持续激发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热情,提升自主管理的成效。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志愿服务、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和点滴感受用海报、征文、演讲、小报等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学校为先进志愿者颁奖;和校长合影;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在校园网上传小记者专访的文字和照片等,树立一批先进志愿者,为更多学生做好带头引领和榜样示范。让学生们都能放开手脚,勇于尝试,敢于表现。
将学生们小有成就的志愿服务,以小队活动、新闻报道、实践感悟、绘画创作等形式向报刊杂志投稿。让更多人看到孩子们向美向善的心意,坚定学生们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决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服务其实就是德育教育必要的“实践课”。志愿服务为班级管理输入新鲜的活力,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还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教育和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弘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宋慧娟.志愿者活动与学生自主管理[J].江苏教育,2015(23).
[2]新灵.志愿服务是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J].北京教育 普教版,2014(05).
[3]刘刚 桑青艳.志愿者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导刊 电子版,2019(16).
- 【发布时间】2021/5/12 19:36:51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