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老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而且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创造美。小学低年级的看图说话课,高年级的习作课,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创造美的大好机会,只要教师肯做出努力,学生通过习作,不仅可以提高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自身的精神、情感也可以得到陶冶、升华,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现美;感受美;交流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感受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审美认识不断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从而真正深入地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那就必须十分重视通过美育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社会、艺术,处处蕴藏着美,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要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美的规律。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既属于语言的艺术,又是美育教材。教学这些内容,只要抓住学生对美的渴求,把美的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电教、图片、外出参观(观察)等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多角度的审美意识,便可达到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一、发现字形美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写字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他们喜欢美好的事物。只要给以正确的引导,便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从欣赏字形美的角度出发,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便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和写字质量。
形象性是美的特性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儿童视觉不精确,而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特征,加上适当的想象,通俗形象地分析字形,就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在教“蚯蚓”二字时,可通俗形象地分析为:蚯蚓是条虫,所以是“虫”字旁;它生活在土里,所以是虫字加“丘”,它没有脚,所以不不能写成“兵”;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一张弓,有时很直像条直线,所以“蚓”字是虫字旁加个“引”。顺口溜、字谜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强的特点,适当运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记忆,发展思维。如“休”——“人在大树旁,停下好乘凉。”
要使学生把字写得好、写得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和谐美,并教会抓住和谐美的关键。如独体字“垂”,长横是关键;合体字如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是关键,要写得扁宽些:左中右结构的字,掌握1/3比例是关键,三部分要写得狭长些。由于经常性地注意字形结构的观察分析,注意和谐美,学生能初步分析那些写得美的字,也唤起了学生按照最美的字样认真书写的情趣,并努力争取把字写得美。
二、感受语言美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物质外壳,是知识的载体,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便能使之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
感受语言美,首先是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感知语言美。其次是叫学生读,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听读、朗读是语言的艺术,读课文的节奏表达汉语的音乐性。指导学生带表情地朗读,充满感情,与作者从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引发美妙的遐想,获得美的领悟,提高学习兴趣。如《草原》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草原赞歌》音乐视频,带学生入境入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辽阔而美丽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分别以热爱和赞美的语调及适度的节奏变化反复的读课文,使学生如临其境,充分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欣喜之情,即:想放声歌唱、尽情朗诵,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再如《观潮》一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激起学生的阅读情趣,教师可在出示课题后,首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声中、感受作者笔下那“白浪翻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的钱塘江大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尔后,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标点符号的各自作用,感受到快慢相宜的节奏美;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重音读法,并用明快、有力的语调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到朗读时的力度美;指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调朗读描写潮来时的一段,体会潮水来时的壮观,感受语言的美。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作品美的语句中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三、交流意境美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及图画展示文章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会意、人境、动情,推动感情交流。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并看幻灯,使学生从一个个画面中,感受到小兴安岭美得动人,美得可爱。讲课文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看幻灯。这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读起课文来。并由小兴安岭的森林美,联想到祖国的美丽,同时品味作者选材构思的匠心。
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分析和讲评课文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放事讲给别人听,教师要从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怀着对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感受童话的美好,讲这个故事。学生会从中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颐和园》一文所表达的爱美情趣,游览时的愉悦,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蕴含在字里行间。教学中,可借助图画、幻灯片、实地游览等,?对学生进行讲读,并在指导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是通过作者精心塑造,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产物,它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艺术才能、审美趣味等等,教师在讲读这些课文时,可从分析形象人手,使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美的或丑的)再现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主题,与作者在意境美上产生交流。
总之,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迪《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李利芬《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现美;感受美;交流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感受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审美认识不断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从而真正深入地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那就必须十分重视通过美育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社会、艺术,处处蕴藏着美,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要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美的规律。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既属于语言的艺术,又是美育教材。教学这些内容,只要抓住学生对美的渴求,把美的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电教、图片、外出参观(观察)等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多角度的审美意识,便可达到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一、发现字形美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写字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他们喜欢美好的事物。只要给以正确的引导,便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从欣赏字形美的角度出发,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便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和写字质量。
形象性是美的特性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儿童视觉不精确,而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特征,加上适当的想象,通俗形象地分析字形,就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在教“蚯蚓”二字时,可通俗形象地分析为:蚯蚓是条虫,所以是“虫”字旁;它生活在土里,所以是虫字加“丘”,它没有脚,所以不不能写成“兵”;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一张弓,有时很直像条直线,所以“蚓”字是虫字旁加个“引”。顺口溜、字谜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强的特点,适当运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记忆,发展思维。如“休”——“人在大树旁,停下好乘凉。”
要使学生把字写得好、写得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画的形状和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和谐美,并教会抓住和谐美的关键。如独体字“垂”,长横是关键;合体字如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是关键,要写得扁宽些:左中右结构的字,掌握1/3比例是关键,三部分要写得狭长些。由于经常性地注意字形结构的观察分析,注意和谐美,学生能初步分析那些写得美的字,也唤起了学生按照最美的字样认真书写的情趣,并努力争取把字写得美。
二、感受语言美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物质外壳,是知识的载体,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便能使之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
感受语言美,首先是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感知语言美。其次是叫学生读,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听读、朗读是语言的艺术,读课文的节奏表达汉语的音乐性。指导学生带表情地朗读,充满感情,与作者从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引发美妙的遐想,获得美的领悟,提高学习兴趣。如《草原》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草原赞歌》音乐视频,带学生入境入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辽阔而美丽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分别以热爱和赞美的语调及适度的节奏变化反复的读课文,使学生如临其境,充分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欣喜之情,即:想放声歌唱、尽情朗诵,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再如《观潮》一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激起学生的阅读情趣,教师可在出示课题后,首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声中、感受作者笔下那“白浪翻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的钱塘江大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尔后,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标点符号的各自作用,感受到快慢相宜的节奏美;指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重音读法,并用明快、有力的语调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到朗读时的力度美;指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调朗读描写潮来时的一段,体会潮水来时的壮观,感受语言的美。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作品美的语句中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三、交流意境美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及图画展示文章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会意、人境、动情,推动感情交流。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并看幻灯,使学生从一个个画面中,感受到小兴安岭美得动人,美得可爱。讲课文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看幻灯。这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读起课文来。并由小兴安岭的森林美,联想到祖国的美丽,同时品味作者选材构思的匠心。
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分析和讲评课文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放事讲给别人听,教师要从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怀着对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感受童话的美好,讲这个故事。学生会从中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颐和园》一文所表达的爱美情趣,游览时的愉悦,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蕴含在字里行间。教学中,可借助图画、幻灯片、实地游览等,?对学生进行讲读,并在指导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是通过作者精心塑造,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产物,它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艺术才能、审美趣味等等,教师在讲读这些课文时,可从分析形象人手,使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美的或丑的)再现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主题,与作者在意境美上产生交流。
总之,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迪《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李利芬《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发布时间】2021/5/13 8:51:03
- 【点击频次】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