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文试着从创设情境、灵活的教法、开展活动、生动形象的语言四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使学生喜欢这门课。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封疆大吏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创设情境方面。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的历史情境,这样学生形成的历史表象会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会更透彻。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先给学生放了几段精彩的二战影视资料,学生们看得聚精会神,对二战不仅有了些感性认识,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接着,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德、意、日为什么要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我允许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因为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思索。这样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这课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和相关影视资料,学生一听到歌曲,一看到画面,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
二、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用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是导入新课,因为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使之尽快地进入角色。导入新课的形式有许多种,可以巧布悬念,以奇激情;可以创设情境,以趣促思;以旧导新,自然过渡。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大家知道今天的美国总统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奥巴马。”我又问:“那么你们知道奥巴马最感谢的人是谁吗?”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七嘴八舌地开始猜测,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向同学们公布答案:“奥巴马最感谢的人是美国前总统林肯,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揭开这个谜题。”这导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英、法、美、中、日、德等国代表,通过模拟会议及记者采访来体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影响,通过角色扮演,不仅突破了本课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能力。
开展辩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涉及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是卖国贼;又有人认为李鸿章只是政令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因此不能说他是卖国贼而应该说清政府是卖国政府;对这些历史上没有定论的人物,同学们比较感兴趣。通过辩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讲解,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而不疲,津津有味。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在笑声中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哲学。如在讲意大利统一进程中撒丁王国首相加伏尔认识到靠一国力量不能完成统一的重任,他环顾四周,想找一个同盟者,这时插入一句歌词“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热打铁,分析法意为何结盟的原因,学生意犹未尽,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效果要远胜于平铺直叙。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单是学好历史课,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先决条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上多一点摇曳生姿的描述,少一点严面肃语的直陈;多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少一些单调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使学生喜欢这门课。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封疆大吏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创设情境方面。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常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的历史情境,这样学生形成的历史表象会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会更透彻。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先给学生放了几段精彩的二战影视资料,学生们看得聚精会神,对二战不仅有了些感性认识,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接着,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德、意、日为什么要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我允许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因为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思索。这样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这课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和相关影视资料,学生一听到歌曲,一看到画面,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
二、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用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是导入新课,因为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使之尽快地进入角色。导入新课的形式有许多种,可以巧布悬念,以奇激情;可以创设情境,以趣促思;以旧导新,自然过渡。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大家知道今天的美国总统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奥巴马。”我又问:“那么你们知道奥巴马最感谢的人是谁吗?”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七嘴八舌地开始猜测,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向同学们公布答案:“奥巴马最感谢的人是美国前总统林肯,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揭开这个谜题。”这导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让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学生编演历史剧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英、法、美、中、日、德等国代表,通过模拟会议及记者采访来体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影响,通过角色扮演,不仅突破了本课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能力。
开展辩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涉及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是卖国贼;又有人认为李鸿章只是政令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因此不能说他是卖国贼而应该说清政府是卖国政府;对这些历史上没有定论的人物,同学们比较感兴趣。通过辩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途径。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讲解,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而不疲,津津有味。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在笑声中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哲学。如在讲意大利统一进程中撒丁王国首相加伏尔认识到靠一国力量不能完成统一的重任,他环顾四周,想找一个同盟者,这时插入一句歌词“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热打铁,分析法意为何结盟的原因,学生意犹未尽,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效果要远胜于平铺直叙。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单是学好历史课,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先决条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上多一点摇曳生姿的描述,少一点严面肃语的直陈;多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少一些单调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5/13 9:18:38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