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议农村职业高中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困难

 

【作者】 陈 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职业高中顾名思义就是在乡镇上、远离城市的职业高中。在地里环境上有着很大的制约性,没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没有一流的管理、更没有一流的设备技术。在这样的农村职业高中培养工匠精神,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一、 职业高中工匠精神培养先要“匠”师,然后要有一流的设备和高素质的学生
  自古言:“名师出高徒”。无论任何一个学校,老师是核心,是第一位的。老师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工匠精神”。老师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当前,农村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资是什么现状呢?
  1、 师资薄弱,青黄不接。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许多优秀的教师、工作上较有经验的教师,想方设法考调进城里,享受城市里的生活;许多新进的年轻的老师,入职新鲜期过后也一头扎进了考调的大军里,其心思根本或者很少的用在教学上、用在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如此环境下的师资岂能培养更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呢。没有匠师就没有一切。
  2、 设施设备落后滞后,学生大多数没有实操的能力。
  农村职高的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设施设备的严重的滞后。以前还可以靠着一点的设施设备用时间去堆积,获得技能大奖。现在职教发展要求日新月异,前沿的知识、技能靠着点点落后的家当如何撑得起呢?我记得以前我校参加市技能大赛还有好几个一等奖,二等奖无数,拿三等奖是不入流的,现在呢?基本上就是二等奖也没有多少了,一等奖纯粹看运气。汽修专业的没有汽修的设备,计算机专业的没有相应的软件硬件,凡是要花大价钱的设施设备我们农村职校的基本没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谈培养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也就纸上谈兵可以了。
  3、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动力不足。
  现在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一点也不在乎,他们所想的就是玩、手机、游戏,然后随便考一个学校继续混天过日或者干脆打工找一份工作就是了。对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聊胜于无了,反正拿一点的工资然后挥霍享受就是如此了。
  综合上述,如果没有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师、没有先进的大量的设备,没有学生的思想根源上的认识,就谈不上培养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光靠挂一两个牌子,某某工匠精神实验班,有点牵强了。当然挂牌子照几张相还是可以的。
  二、 农村职业高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在静心,教师要静心育人,学生要潜心学习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当前教师也好、学生也罢,应该在这这方面下功夫,扎实自己的基础,做好自己的工作。“静”下心来,沉下心来。不要功利之心渗透进校园,侵蚀学生,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培养了工匠精神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做到了,基本上后面就水到自然成了,不难了。
  工匠精神是现代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当前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我们国民或者劳动者缺少工匠精神所致。中国漫长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让中国对于工匠这一职业是看不起的,而工匠精神的缺失则是我们国家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推进工匠精神进课堂、进校园,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 【发布时间】2021/6/15 20:34:38
  • 【点击频次】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