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将棋类教学纳入小学课程
——小学“棋”课程实践报告
棋类活动能担当起将部分公众导流到高雅的休闲活动中来责任。“棋道”的智慧和能量很大,多下棋可让你慢慢变得: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稳;多一份把握机遇,及时出击,少一份优柔寡断,不知所以;多一份长远谋划,少一份投机取巧;多一份决策上的英明果断,少一份判断上的失误,行动上的失策。多参加棋类活动,还会让你学会如何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
琴棋书画乃四大才艺,音乐书法美术均已列入学校课程,独独棋艺未能纳入学校必修课程。我在浙江的一所镇小学从事棋类教学活动十多年,越来越认识到棋类活动进入学校课程的必要性。
棋类活动是十分高雅的休闲活动,新的时代需要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像棋类活动这样的高雅的休闲活动中来。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田间的鸟语花香能给劳作者带来愉悦,农作物的成长和收获也会给劳作者带来成就感。晚上,由于一天的体力付出急需恢复,睡觉已是最好的享受。所以,棋类活动的需求对他们并不迫切。新时代,随着大量的重体力劳作被机械化和智能化替代,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有意的引导,一部分人则会走进相对低俗的活动场所或走进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仔细想想,只有学校可以做到让绝大数人学会下棋,而且能培养许多人下棋的兴趣,能担当起将部分公众导流到高雅的休闲活动中来责任。
学校开设棋类活动课程,可不仅仅是为了人们的高雅休闲活动,棋类活动能量很大,可以养成一个人很高的素养。是的,学校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就我有限目光看到的是学校课程中,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涵养和交际能力等,数学的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艺术课的学习能提升一个的艺术素养……。但我想谈谈的是如果学校开设棋类活动课程,能培养一部分人怎样的素养。
我们不妨先听听“棋”字可以怎样说。习近平在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谈到关于量子科技发展谋略时曾用过的“棋”字:“我们要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用这个“棋”字:“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工作做到了全国上下一盘‘棋’。”两句话,两个“棋”字,不知道你是否已经体会到了“棋道”的智慧和能量。
我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转行过来的小学棋类教学的工作者。跟我的新同行比,我应该属中下一档,就我这中下水准,我还是从我的棋类课堂教学中发现了许多开展棋类活动的闪光之处,发现棋类活动在培养一个人的素养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而且作用之大超乎想象。我们学校是棋类特色学校,为了让全校老师能支持我们棋类活动课程,我在学校的讲座交流中以象棋为例,这样向本校的老师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以象棋的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的一些教学细节说服了我们的老师。
“开局”我引用的材料是棋课之一《开局要领》。这一节课要求学生领会四点:1、尽快地出动自己的大子车、马、炮,迅速抢占战略要地。2、要注意让自己两边的棋子平均地出动,不要连续走动某一个棋子,否则将会影响其它兵力的出动速度。3、注意棋子前进路线的畅通,如车要通头,马前兵要适时挺起等等。4、不要孤军深入对方的阵地,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乃兵家之大忌,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而导致被动的局面。我让我校老师细读这四条要点后反问他们:如果我们的学生慢慢地领悟到了开局的精要,能不能养成一种做事沉稳,谋定而动的良好素养?大家反馈的表情是完全赞同。
“中局”我引出示的材料是我的一些训练课题。有《心战战术之临杀勿急》,《攻击兵法之声东击西》,《防御兵法之围魏救赵》,《防止阵型缺陷》,《识破布局陷阱》,《树立战略观念》,《固己战略之攻敌所必救》,《度势战略之危局不妨搏杀》,《象棋常见布局陷阱》,《五七炮对屏风马布局飞刀》。我说,我训练的只是学生的棋艺吗?“战术”“兵法”“阵型”“战略”那是军事家所要求的素养呀。“陷阱”虽说有悖道义,可防范意识的培养总是要得吧?“飞刀”那种严密布局,及时出手的做法可都是企业家一类所需要的素养呀!
“残局”我用磁性大棋盘真正给他们摆了一局《四步杀》的残局。我说,下棋必须要对全局进行整体分析,现在红方先走,可红方面临的是对方二种可能的一步杀,红方只有把握最后的机会搏杀黑方。我又说,下棋需要精密的计算。我指着棋盘讲解:如果红方先走兵二平三,那黑方无论是将6进1还是将6退1,红方都没有可以“将军”黑方的棋可走了。如果红方走马一退二,黑方只能应将6退1,假如黑方应将6进1,面临红方的就是马后炮死招。接下来红方走炮一进七,黑方只能应象7进5,红方再走兵七进一,黑方只能应象5退7,红方再走兵二平三就可完成杀棋。我接着说,这里的一个个“如果……就……”是不是一次次使用了排除法,就这四步杀,你说我学生的算计能力有多深?如果我再五步杀、六步杀的一步步培训下去,你说我的学生算计能力该有多强?这种推理能力又是哪(下转第12页)(上接第13页)一种“家”所需具备的素养呢?
还有,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农耕时代,绝大多数孩子本来就在“缺”和“少”中长大,风雨中自然养成了顽强的生命力。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要脆弱多了,而棋类活动可以部分修正这一缺陷。下棋不可能永远不输,失败的感受随时存在。失败了,有的孩子会脸涨得通红,有的孩子会抹眼泪,但大部分孩子能激发出斗志,变得愈战愈勇。
再就是学生参加棋类比赛的得益。中小学生的棋类比赛,每一个回合都是要求参赛选手记录的。比赛结束,教练一般都要求队员进行复盘反思,找出自已或对手失败的原因所在,教练再加以指导。这种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不也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优良素养之一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平常的棋类课堂教学中,采用“自我反思”“对手指正”“教师典例反馈”等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素养。
从听我讲座老师的眼神我看得出来,我们学校的老师是被我给说服了的。我这样总结了棋类教学及活动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我认为棋类活动可让你慢慢变得: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稳;多一份把握机遇,及时出击,少一份优柔寡断,不知所以;多一份长远谋划,少一份投机取巧;多一份决策上的英明果断,少一份判断上的失误,行动上的失策。多参加棋类活动,还会让你学会如何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
这仅仅是我一个蹩足棋类工作者的发现,优秀的棋类工作者肯定能说出更多的道道。既然棋类活动能促成一个人如此优良素养的养成,那么,棋类活动进入学校课程可行吗?用我们学校的实践结果来回答,那就是完全可行。
我们现有的小学课程中,学校课程和社团活动就是两个可以用来进行棋类教学活动时间。一、二年级可以开设相对容易入门的“国际跳棋”和“五子棋”。棋类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三年级以后我们可以开设“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课程。每周一节的学校课程可以暂时用来棋类的普及教学,社团活动则可以用来为我们的棋类精英们提供时空。我们的目的首先应该是激发学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让棋类活动成为他们的一种爱好。有了“爱好”的推动,时间不是问题,一切都不是问题。当然,所有学校都把“学校课程”用作棋类教学显然违背了“学校课程”的“初心”,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把棋类教学像“琴”“书”“画”一样纳入小学的必修课程。
作者简介:邵小平,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峤镇中心小学,浙师大文化艺术专科,温峤镇中心小学原教导主任。为推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3期发表过《女儿班里的实践活动》,《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3年第28期发表过《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地方文化教育的探索》。
- 【发布时间】2021/6/15 20:35:44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