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本文旨在从教师的教育实践出发,阐述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21世纪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对健康的关心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全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在北师大调研时,强调了心理学在人才培养机制和儿童健康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这说明,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学校的。而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及学习场所,因此,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的因素被列为首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一种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在个体生命中的作用。小学生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模仿性强,人格、性格尚未定型,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善良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于异于阳光雨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要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韩愈曾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当今的孩子生活在幸福家庭环境中,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优越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极其严重,要求教师要扮演着家长、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的重任,现代中小学生具有求知、求进、求乐、求新和自主、开放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还要有明晰的观察力和善于待人处事的能力。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权利、潜能;二是知道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衷心地接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的价值;四是关心每个学生,不挖苦责备伤害学生;五是对学生的态度是自由而不放任,让他们自己表现,培养他们自尊、自律的品质。心理健康的教师是一个快乐、有效率的人;是一个与人善处、有忍耐的人;是一个自信的人。
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加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成功与否‘我’是决定性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个人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职业同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当然也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敬业、要宽容,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的心理会通过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不只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问题,教师职业是人类最伟大的阳光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做人诚信,与人为善,才能重视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提高自己。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四)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力。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能够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形成满意、乐观、开朗有良好情绪状态,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的“人格榜样”,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教师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与学生有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尊重爱护,有利于形成一个和平的班级气氛,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陈晓君著:《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A],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4月版。
[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处组织编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4月版。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21世纪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对健康的关心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全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在北师大调研时,强调了心理学在人才培养机制和儿童健康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这说明,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学校的。而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及学习场所,因此,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的因素被列为首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一种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在个体生命中的作用。小学生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模仿性强,人格、性格尚未定型,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善良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于异于阳光雨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要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韩愈曾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当今的孩子生活在幸福家庭环境中,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优越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极其严重,要求教师要扮演着家长、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的重任,现代中小学生具有求知、求进、求乐、求新和自主、开放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还要有明晰的观察力和善于待人处事的能力。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权利、潜能;二是知道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衷心地接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的价值;四是关心每个学生,不挖苦责备伤害学生;五是对学生的态度是自由而不放任,让他们自己表现,培养他们自尊、自律的品质。心理健康的教师是一个快乐、有效率的人;是一个与人善处、有忍耐的人;是一个自信的人。
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加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成功与否‘我’是决定性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个人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职业同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当然也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敬业、要宽容,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的心理会通过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不只是教师自身的健康问题,教师职业是人类最伟大的阳光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足够的自信,有明确的目的,做人诚信,与人为善,才能重视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提高自己。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大。
(四)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教师的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力。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能够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形成满意、乐观、开朗有良好情绪状态,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的“人格榜样”,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教师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与学生有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尊重爱护,有利于形成一个和平的班级气氛,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陈晓君著:《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A],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4月版。
[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处组织编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4月版。
- 【发布时间】2021/6/15 20:36:59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