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 研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溺爱,加上单元式的住宅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机会。
  关键词:社会交往;机会;技能;兴趣;利他行为;家园共育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溺爱,加上单元式的住宅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机会。
  研究在本园随机抽取50名4-6岁的幼儿,通过问卷调查、跟踪事件抽样观察、个案访谈等方式发现幼儿在交往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交往意愿、同伴关系、合作与分享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归纳起来,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分享、移情能力弱。不愿意与同伴合作相处,更不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别人共同分享。
  2、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和策略。遇到问题或矛盾时,常采取躲避或強行独断,而不善于以友好、协商与合作的方式解决矛盾。
  3、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三大原因制约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一是抚养者对幼儿交往发展的影响,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或者是过分的“爱”限制了孩子的交往空间;二是幼儿居住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影响,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去户外找同伴游戏,只有5%的家长允许孩子独自一人到户外游戏;三是由于片面的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许多孩子不得不参加很多兴趣班、补习班等,幼儿缺少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导致交往能力较差。
  基于对上述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我确立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并总结了如下的实践体会。
  一、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伙伴关系
  (一)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二)作为教师,在园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
  (三)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二、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一)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二)注意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三)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
  (四)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一)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行为的最佳活动。
  (二)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结构等游戏提高合作交往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在游戏中给孩子提出要求,告诉孩子要善待别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玩的乐趣。
  四、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利他行为,促进交往
  (一)可以利用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形象的教育。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片等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同时,要求父母和本班教师做好幼儿表率作用。
  (二)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作为教师,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
  (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十分有效。
  五、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做到家园共育
  (一)现在的幼儿由于多是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能理解其他幼儿的愿望。所以,利用双休日,教师创设家长与幼儿一起活动的机会。
  (二)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三)家园沟通的实现是以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基础的。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以教师对孩子的爱为基础,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幼儿的交往》,华夏出版社1994年6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年8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年9月
  • 【发布时间】2021/6/15 20:37:26
  • 【点击频次】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