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应斯斯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为例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并且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单方面的心理健康课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心理困扰,且由全省统一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远不能满足本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且因此,我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地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创新;校本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原因
  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竞争逐渐加大。冒险、探索、竞争、合作和勇气是21世纪的个性追求。每个国家都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列为教育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力。心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建立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方式是之一,世界顶尖教育家将心理健康教育称为心灵学习,也被称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这个意思并不是指“以生存作为基础”或“存活力”,它实际上是站在学生们适应社会普遍心理状态的角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提出的一点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应该能够理解他人,理解社会,明白人生的价值。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烈的上进心,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小学生往往心智不够成熟,并且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学校及家长应该在这个阶段多加予以引导。,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来看,校本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实施都有了较大的建设基础,使各地乃至全国都有了真正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合作,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1.加强日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之成为主渠道。
  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拥有程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认为学校通过任课教师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实效也最具普遍性的教育手段。基于这些认识,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也关注教师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成立健康教育专家小组。但是,专家只能解决一时问题而不能解决学校长期问题,全校教师依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2.成立“开心姐姐”心理团队,实现教师团队专业化。
  我校成立“开心姐姐”心理教师团队,包括一位专职心理老师和十八位具备心理上岗证的兼职老师,课题组成员均来自该团队。团队教师们定期参加市、区内的各项心理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校内也定期进行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教学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讨活动、团体拓展体验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活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心理团队教师还负责将心理专业的知识辐射向全体班主任老师,乃至全校老师。
  3.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校本课程,实现教学规范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想就是弥补国家课程的种种弊端。传统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学校的共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高度统一,教育活动、教育途径和教方法大同小异,忽视了学校所特有的人文和心育资源。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进行课程开发活动,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校在使用南大版心理健康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各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了校本课程作为补充。我校的校本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与疏导、学习指导、思维拓展、人际交往等为主题,运用团体辅导、心理剧和心理游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重视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对体验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并学会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4.开展心理特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我校在常规心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开设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心理特色活动。一是年级心理团辅活动:我校“开心姐姐”团队在校长室、德育处的领导下,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和需求,确保各年级每学期一次的年级心理团辅活动。二是心理晨会讲座:利用每周三早晨的晨会时间,给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小讲座,通过讲故事、心理常识、心理技巧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困扰。三是“心晴部落”心理社团,由我校专职心理老师应斯斯老师带领,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游戏体验,心理电影赏析,绘画体验与分享四大活动版块,帮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自我,增强自身心理动力,并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与人交往,增强沟通能力。同时,我校还将心理活动融入学校的运动会、春秋季社会实践、爸爸帮等各项常态活动中,班级板报、学校橱窗、门厅展板上也都能看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专栏。
  5.构建立体平台,拓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途径。
  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是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首先对有心理专业基础的老师进行心理课程培训,培养出一批心理咨询师。我校心理辅导室添置了放松椅、涂鸦墙、沙盘等设备,购买了心理类图书和杂志。馨语室每天中午和放学时间都有专业教师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和家长。总之,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扩大了心理教育、丰富了心理辅导内涵,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集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沟通学校和家庭,全方位、多通道的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而有效的营造了一个积极而充满人性化的学校育人环境,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预防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6.开发家长心理成长课程,实现家校携手。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互助中心,在专家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下,遴选优秀家长成为家长互助指导师。家长互助指导师们在班级、年级和全校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沙龙活动,接受家长现场咨询或热线咨询。该课程以家长帮助家长为核心,积累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互助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成效。我校还特别注重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心理团队发挥爸爸在家庭中的教育作用,对不同年级进行了相应的“新城爸爸帮”活动。
  三、对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 
  1.课程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很多,有利于课程开发的多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课程开发操作与管理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到位 
  笔者所做的文献资料整理和问卷调查表明,学校进行课程开发时已经注意到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且问卷分析结果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并不明显。课程改革开发是一项大工程,要真正做到结合学校传统、体现学校特色,即使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他人经验来借鉴,也必须经历一个艰辛的、漫长的摸索过程。 
  3.如何有效评价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关于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是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评价课程改革实施效果,一是看目标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受学生欢迎;二是实施过程有无操作性,能否推广;三是看学生通过学习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反思实践的过程,如何评价、改进和保障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仍然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研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魏海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2).
  [2]白亮, 颜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兰州市秦安路小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19(8):74-76.
  [3]孙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2).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王新.江西教育.2019(06)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J].林仙丹.课程教育究.2019(08)

  • 【发布时间】2021/6/15 20:38:00
  • 【点击频次】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