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作者】 郭 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艺术性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的课堂导入,一方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枯燥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时候,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一个精心创设的有趣教学情境,可以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算是真正成功的课堂。在教学与实践中,笔者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尝试。
  一、复习引入法
  所谓“复习引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
  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很多数学知识由于太抽象,学生无法将其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导致无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个单元,由于公顷这个单位在生活中应用不多,所以学生对1公顷到底有多大很难体会。教材中的例子是“鸟巢”、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和我国大片森林图片,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直接把新课导入和新课教学结合起来,带着全体学生到野外去上数学课。到了野外,我带着学生沿一块一公顷的土地走了一圈。本来一节很枯燥的面积课,由于采用体验式导入,学生兴趣很浓厚,课后对1公顷有了深刻的认知。
  三、故事导入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数学内容在教材上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老师课堂教学中不改进教育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学生的注意力也将在几分钟之后散化,更不用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教材上教学内容故事化,让故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故事的“动听”中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境。因此在教学新课程的导入中用故事导入,让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古时候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孩子。孩子已经长大了,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各自发展,就将自己的家产分成3部分,老大说他拿了全部的十二分之九,老二说他拿了全部的八分之六,老三说他拿了全部的四分之三。那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谁拿最多呀?这无疑会在课堂中掀起激烈的争议。老师变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王国的殿堂。
  四、实验导入
  教学“体积概念”时,教者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把一块石头沉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说明石头占据空间;接着让学生用火柴盒做装细沙的实验,说明火柴盒占据一定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体积概念。这种让学生亲自体验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设置悬念,扣人心弦    
  心理学表明,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对问题产生悬念,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的触发点,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再量角验证,果真都对,这时,学生都会心生疑惑:老师真的有神法吗?老师便抓住学生这种迫切想知道其中奥秘的心理,说“学了今天的内容后,你们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出示课题)。这样导入学生必然兴趣盎然,专心致志,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得以全面提升,也能够保障教师更加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导入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要将学生自身的喜好作为出发点,以更加投其所好,增强导入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新知、旧知间的有效联系,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连贯性,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从而取得一个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1/6/15 20:48:24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