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方法不能单一,做到多样化,多条路径协同作用,使之在反复刺激下让学生接触习得。本文探讨了多阅读、多倾听和利用操作强化等三种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培养;方法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曾说的“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教学培养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在数学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思维在运作,这种思维被称之为数学思维,其基本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语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故而可看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进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使之获得多项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的“多丰收”。而要达到如此效果,非一辙所致,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作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下面,我谈谈实现预期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从阅读中走进教材
有了“书读百遍”之功,不仅有“其义自见”之效,还可“使其言若出吾之口”的神奇效果回报于阅读者。实际上,数学也是需要阅读的,对于小学生,还应该是发声的朗读,随着年级增高,才能增加默读等。而数学阅读与其他学科阅读不同的是,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符号、读图标图形,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对于教材上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更要多读,因为其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字字精华,每个字都缺一不可,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实践中应加强这种阅读,让学生在多读中走进教材,获得感知,为我们新授完成提供语言习得基础。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教学中常把教材弃置一边,每上完新知,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把书翻到哪一页,这样的做法看似教师对教材很熟练,实际上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剥夺了学生数学阅读的机会,没有基本的语言接触哪能说得出规范的数学语言,更不能准确表达式子,理解题目,出现简单的错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材阅读,让学生多读,在熟读教材中感悟,习得语言,为更好准确地理解数学语言奠定良好基础。
二、利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施教
教师在施教中,其载体虽是多样的,但以教学语言为介质是主要的。小学生接触的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具有良好亲和力外,还要具有幽默的特征。而对于数学学科,还特别强调准确性、生动性,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为更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和收到实效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多次发生接触,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思维中发挥作用,渐渐地由外在的数学语言变成了内在的数学语言。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首先要规范自我教学语言,特别是其中用到的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以极其高的规范性让学生习得。我们知道,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讲授过程,能为他们模仿力发挥作用而从中习得而提供机会。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以规范为前提,力求用词准确、表达观点明确,不重复,没有口头禅,而且条理清楚、有数学的逻辑性强。当然,这样的要求变成现实,是需要教师勤下专业提升功夫的,加强教学预设也是其中不可缺的路径之一。台下的多年努力才能换来台上的成功。例如,我们要把44×25=?算理和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解决,教师就必须通过语言为载体的处理示范、方法示范,才可能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的操作方法:利用学生知道的4×25=100这个整百数便于口算作文章,让学生思考如何把44×25进行简化处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学生自然就想到了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的方式进行,再运用乘法结合律,于是得出了44×25=11×(4×25)的方法。这道题由于还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于是在实践中我们还可继续引导诱思,让学生思考除了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外,还可不可运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这时有学生想到了把44变成40+4来处理。于是就有了44×25=(40+4)×25)=40×5+4×25的回答。很明显,这样的提问诱思起到了积极效果,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让学生获得了语言训练的机会,还发展了思维。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习得数学语言的方法应该是多条路径同时作用,让学生受到反复刺激由此得到强化效果。我们知道,操作是项协同活动,是手与脑的配合,有意识的操作都是在脑的指导下的动手。在教学中,不论是用学具操作还是用实验让学生操作,都要鼓励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做到手脑并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不能忽视口的运用,要让学生把手、脑和口配合,从而促进学生多感官的协同作用的发挥。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我们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这既可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又可使“教学做合一”思想得到落地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再具体地说出来,化手动为口动,以促进思动。这样就把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实现了外部操作带动内部运作的进行。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深入透彻有效果,我们就可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充足时间中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通过“折、观、涂、想、说”等途径进行,经历系列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看似动手、操作中进行认知建构,从得获得分数概念的认知。这样的过程,实际是思维指导下的活动运转,其凭借就是数学语言的运用,既可丰富感性认识,又可把操作过程变为思维过程,促进了做、说、思相关能力的同步发展。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不可忽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要勇于担当,多法合一,把授知、培思和发展语言同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说得来、说得准中发展数学计算能力、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家成,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小学数学,2012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培养;方法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曾说的“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教学培养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在数学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思维在运作,这种思维被称之为数学思维,其基本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语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故而可看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进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培养,使之获得多项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的“多丰收”。而要达到如此效果,非一辙所致,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作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下面,我谈谈实现预期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从阅读中走进教材
有了“书读百遍”之功,不仅有“其义自见”之效,还可“使其言若出吾之口”的神奇效果回报于阅读者。实际上,数学也是需要阅读的,对于小学生,还应该是发声的朗读,随着年级增高,才能增加默读等。而数学阅读与其他学科阅读不同的是,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符号、读图标图形,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对于教材上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更要多读,因为其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字字精华,每个字都缺一不可,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实践中应加强这种阅读,让学生在多读中走进教材,获得感知,为我们新授完成提供语言习得基础。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教学中常把教材弃置一边,每上完新知,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把书翻到哪一页,这样的做法看似教师对教材很熟练,实际上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剥夺了学生数学阅读的机会,没有基本的语言接触哪能说得出规范的数学语言,更不能准确表达式子,理解题目,出现简单的错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材阅读,让学生多读,在熟读教材中感悟,习得语言,为更好准确地理解数学语言奠定良好基础。
二、利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施教
教师在施教中,其载体虽是多样的,但以教学语言为介质是主要的。小学生接触的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具有良好亲和力外,还要具有幽默的特征。而对于数学学科,还特别强调准确性、生动性,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为更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和收到实效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多次发生接触,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思维中发挥作用,渐渐地由外在的数学语言变成了内在的数学语言。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首先要规范自我教学语言,特别是其中用到的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以极其高的规范性让学生习得。我们知道,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讲授过程,能为他们模仿力发挥作用而从中习得而提供机会。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以规范为前提,力求用词准确、表达观点明确,不重复,没有口头禅,而且条理清楚、有数学的逻辑性强。当然,这样的要求变成现实,是需要教师勤下专业提升功夫的,加强教学预设也是其中不可缺的路径之一。台下的多年努力才能换来台上的成功。例如,我们要把44×25=?算理和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解决,教师就必须通过语言为载体的处理示范、方法示范,才可能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的操作方法:利用学生知道的4×25=100这个整百数便于口算作文章,让学生思考如何把44×25进行简化处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学生自然就想到了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的方式进行,再运用乘法结合律,于是得出了44×25=11×(4×25)的方法。这道题由于还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于是在实践中我们还可继续引导诱思,让学生思考除了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外,还可不可运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这时有学生想到了把44变成40+4来处理。于是就有了44×25=(40+4)×25)=40×5+4×25的回答。很明显,这样的提问诱思起到了积极效果,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让学生获得了语言训练的机会,还发展了思维。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习得数学语言的方法应该是多条路径同时作用,让学生受到反复刺激由此得到强化效果。我们知道,操作是项协同活动,是手与脑的配合,有意识的操作都是在脑的指导下的动手。在教学中,不论是用学具操作还是用实验让学生操作,都要鼓励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做到手脑并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不能忽视口的运用,要让学生把手、脑和口配合,从而促进学生多感官的协同作用的发挥。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我们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这既可满足学生好动需求,又可使“教学做合一”思想得到落地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再具体地说出来,化手动为口动,以促进思动。这样就把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实现了外部操作带动内部运作的进行。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深入透彻有效果,我们就可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充足时间中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通过“折、观、涂、想、说”等途径进行,经历系列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看似动手、操作中进行认知建构,从得获得分数概念的认知。这样的过程,实际是思维指导下的活动运转,其凭借就是数学语言的运用,既可丰富感性认识,又可把操作过程变为思维过程,促进了做、说、思相关能力的同步发展。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不可忽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要勇于担当,多法合一,把授知、培思和发展语言同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说得来、说得准中发展数学计算能力、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家成,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小学数学,2012年。
- 【发布时间】2021/6/15 21:24:46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