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阐述感恩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生的心里疏导,注重感恩教育与能力培养,采取不同措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资助工作、课堂教学、活动及学生日常的生活中,为学生未来更好发展英定基础。
关键词:贫困学生;学生资助;心理疏导;感恩教育
在国家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针对贫困生就学问题,国家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保证贫困生能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的关键内容,资助工作能够使贫困生生活以及学习得到保障。但是,从学生资助工作中不难看出,注重物质资助,造成许多被资助学生缺乏责任心与感恩心。为保证被资助学生能够在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具备感恩心以及责任意识等,需要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主要是围绕感恩励志展开教育,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气氛与感恩环境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感恩教育主要以教育学生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等作为重点内容,在校园中以及学生心中构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道德风尚,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报恩。
二、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成长环境塑造了人情的冷漠意识。对于真正家庭经济困难而获得了助学金资助的中学生来说,可能被有些中学生视之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既没在学业上起到激励,也没在劳动上有所付出,更难说在心灵上有所感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心理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包括对经济的担忧,对父母关系的担忧等,从而逐渐扭曲成对社会的不满。长期处于这种成长氛围中,大学生就会对人情冷暖产生淡漠意识,甚至是仇视态度。当受到资助后,不能对资助行为产生感激之情,没有感恩意识,反而认为资助的回馈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社会应该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注重对部分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在确定受资助困难学生时,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里确实困难,但因为在同学面前很自卑,不敢说自己家里困难,不提出要资助的,在高校更为突出。据报道,南方某高校在评审助学金的过程中,采取申请学生逐个在班级演讲,学生打分的方式评出贫困生和贫困等级。一些学生被迫在讲台上诉说苦难家世和窗迫的家庭状况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折磨和煎熬,部分学生因无法忍受而放弃资助的机会。有些学生即使得到资助,但是他们却忍受了巨大的尊严打击和心灵伤害,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严重不利。
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大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的成长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进入高中、大学以后,他们发自己在经济、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悬殊较大,农村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对落后,一些贫困生的内心或多或少存在自卑的心理以及怨恨情绪。这就要求学校要组织教师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消除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们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走出贫困的阴影,正确面对来自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助,让学生明白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机构对他们的关爱,激发他们励志图强,好好学习,懂得感恩,回报国家和社会。
四、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注重感恩教育与能力培养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坚持把“资助”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采取为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构建感恩教育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责任心,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对课堂教育教学进行充分利用,把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让感恩教育够贯穿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第一,在感恩教育课堂中,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感恩励志知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告知学生免费教材、免费营养餐等,让学生能够拥有荣誉感与感恩意识。第二,可以将感恩教育与语文、政治以及体育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在语文课堂当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某个代表人物的感恩励志故事。同时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感恩励志作文等。在不同学科中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形成学生自信素养、尊老爱幼素养以及感恩等不同素养。
(二)在活动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同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感恩励志环境,同时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第一,可以在校内开展感恩励志故事演讲、感恩励志文艺表演以及感恩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浓郁感恩励志环境。第二,充分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让学生用自身的方式表现出对老师、母亲、父亲等的感恩之情与热爱之情。第三,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被资助学生构建感恩励志平台。比如:可以利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贫困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对身边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与感恩的意义。
(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
将感恩励志融入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是一项较为复杂工作。学校与有关教育门需要肩负起自身责任,认识到渗透感恩励志的重要作用。想要实现更好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为达到最终效果,学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感恩励志情况构建出感恩励志教育渗透机制。不仅要实现学生资助工作合理化和规范化,促进感恩励志教育与资助工作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政策待遇的同时,更好履行自身职责。
参考文献:
[1]郑礼月.新形势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科教导刊,2015(7):165-166.
[2]韦小延,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探究[1],广西教育,2016(18):26-27.
编辑刘瑞彬
[3]薛深、刘慧婷.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5)
关键词:贫困学生;学生资助;心理疏导;感恩教育
在国家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针对贫困生就学问题,国家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保证贫困生能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的关键内容,资助工作能够使贫困生生活以及学习得到保障。但是,从学生资助工作中不难看出,注重物质资助,造成许多被资助学生缺乏责任心与感恩心。为保证被资助学生能够在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具备感恩心以及责任意识等,需要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主要是围绕感恩励志展开教育,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气氛与感恩环境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感恩教育主要以教育学生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等作为重点内容,在校园中以及学生心中构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道德风尚,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报恩。
二、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成长环境塑造了人情的冷漠意识。对于真正家庭经济困难而获得了助学金资助的中学生来说,可能被有些中学生视之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既没在学业上起到激励,也没在劳动上有所付出,更难说在心灵上有所感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心理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包括对经济的担忧,对父母关系的担忧等,从而逐渐扭曲成对社会的不满。长期处于这种成长氛围中,大学生就会对人情冷暖产生淡漠意识,甚至是仇视态度。当受到资助后,不能对资助行为产生感激之情,没有感恩意识,反而认为资助的回馈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社会应该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注重对部分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在确定受资助困难学生时,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里确实困难,但因为在同学面前很自卑,不敢说自己家里困难,不提出要资助的,在高校更为突出。据报道,南方某高校在评审助学金的过程中,采取申请学生逐个在班级演讲,学生打分的方式评出贫困生和贫困等级。一些学生被迫在讲台上诉说苦难家世和窗迫的家庭状况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折磨和煎熬,部分学生因无法忍受而放弃资助的机会。有些学生即使得到资助,但是他们却忍受了巨大的尊严打击和心灵伤害,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严重不利。
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大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的成长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进入高中、大学以后,他们发自己在经济、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悬殊较大,农村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对落后,一些贫困生的内心或多或少存在自卑的心理以及怨恨情绪。这就要求学校要组织教师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消除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们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走出贫困的阴影,正确面对来自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助,让学生明白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机构对他们的关爱,激发他们励志图强,好好学习,懂得感恩,回报国家和社会。
四、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注重感恩教育与能力培养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坚持把“资助”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采取为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构建感恩教育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责任心,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对课堂教育教学进行充分利用,把学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让感恩教育够贯穿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第一,在感恩教育课堂中,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感恩励志知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告知学生免费教材、免费营养餐等,让学生能够拥有荣誉感与感恩意识。第二,可以将感恩教育与语文、政治以及体育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在语文课堂当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某个代表人物的感恩励志故事。同时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感恩励志作文等。在不同学科中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形成学生自信素养、尊老爱幼素养以及感恩等不同素养。
(二)在活动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同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感恩励志环境,同时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第一,可以在校内开展感恩励志故事演讲、感恩励志文艺表演以及感恩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浓郁感恩励志环境。第二,充分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让学生用自身的方式表现出对老师、母亲、父亲等的感恩之情与热爱之情。第三,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被资助学生构建感恩励志平台。比如:可以利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贫困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对身边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与感恩的意义。
(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
将感恩励志融入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是一项较为复杂工作。学校与有关教育门需要肩负起自身责任,认识到渗透感恩励志的重要作用。想要实现更好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为达到最终效果,学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感恩励志情况构建出感恩励志教育渗透机制。不仅要实现学生资助工作合理化和规范化,促进感恩励志教育与资助工作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政策待遇的同时,更好履行自身职责。
参考文献:
[1]郑礼月.新形势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科教导刊,2015(7):165-166.
[2]韦小延,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探究[1],广西教育,2016(18):26-27.
编辑刘瑞彬
[3]薛深、刘慧婷.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5)
- 【发布时间】2021/7/7 15:59:39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