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作者】 张振达

【机构】 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不断扩大视野,并在个人经历中使他们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责任;培养策略
  责任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个人在所属的群体生活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行为规范及对其承担任务的态度。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他们的学习及智力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并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渗透和引导,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具备服务社会的意识,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观念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探究,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价值观念。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面对社会问题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赢。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策划家”公益实践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分为筹备和宣传两个环节。筹备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共同商议确定公益活动的主题,并在卡纸上列出活动主题、活动意义以及活动要求,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活动和策划指导,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策划服务社会相关活动,提供融入社会的平台,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宣传阶段:组织各小组选定的组长上台宣传,通过宣传活动使其他小组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本组的主题、意义与要求,争取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与,通过宣传活动,各活动小组能够分享小组合作探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服务社会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并鼓励学生将书本上所划分的重点理论亲身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责任意识素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的责任意识,首先应深入研读文本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责任意识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部编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就蕴含了浓郁的责任意识素材:孝亲敬长,这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一种法律义务。教师在讲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特别是教学第七课“亲情之爱”的内容时,据可以向学生渗透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做一名家庭生活的“粘合剂”。再如,在学习本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己生命的发展,同时也要关切他们的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意识;此外,七年级下册中的《美好集体有我在》蕴含着集体责任意识,而“走进法治天地”则蕴含着法律责任意识、八年级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权利义务伴我行》以级九年级的《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中都蕴含着浓郁的责任意识,能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很好的素材。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讲课基础上,通过讨论法、榜样示范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去探索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自悟其中的道理,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在讲解《亲情之爱》时组织“家务知多少,善解亲人心”的主题讨论,然后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艰辛付出,懂的孝敬父母不只是成年子女的责任,未成年子女也要承担责任。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教师事先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将责任意识培养贯穿教学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四、利用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除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课程,这些知识都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对我们的生活给予有效的指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的内容,巧妙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道理,促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借助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观点的灌输及道理的解释,还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完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后闲余时间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能诱惑他们的因素,然后在综合起来分析探讨这些现象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一调查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提高了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時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责任意识素材,利用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借助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新思考——以崇明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为例[J]. 徐志华.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04)
  [2]“用经典涵养正气”: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德治理新理路[J]. 邓映婕,王晓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活动教学[J]. 陈为,毛建明.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9(03)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情分析能力及其提升策略[J]. 陈爱香,姚利民,舒俊.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3)
  [5]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 王明娣,景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01)
  [6]以学习为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课堂的基本教学逻辑[J]. 冉亚辉.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6)
  • 【发布时间】2021/7/7 16:02:23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