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可以怡情、可以使人欣悦。节奏作为音乐的关键部分,每一节每一拍都融入了演奏者以及倾听者难以言喻的内心感受。它能使内心的压力得到宣泄,使精神层次得到提高。本文紧扣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举例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培养孩子们音乐节奏感的措施。以期给广大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人员一些借鉴,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节奏;培养措施
从古自今,众多伟大的音乐家谱写了自己生命的乐章,给无数后人带来了心灵的欣慰。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类的心声,节奏感作为组成音乐、给予音乐灵魂的关键,一直以来成为音乐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点难点。就像伟大的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作为一位作家提出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这个见解,给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人员很多有用的借鉴。如今,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时,忽略了对孩子节奏感方面的关注。殊不知节奏感才是带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因素,缺乏对节奏感的关注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厌恶父母催促的音乐辅导班等等情况。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理论化、体系化知识的阶段,这时候学生还未对世界有太多抽象化、概念化的认知,更没有建立分数等纯粹逻辑化、概念化的数学思维。在这一阶段,很难直接为他们灌输“二二拍”“四四拍”“bpm”等概念,一味地灌输只会导致学生陷入困惑、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采取贴近生活的生活化训练,全面激发学生对节拍的尝试和学习,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在音乐中看到生活。
在结合生活进行的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比较生活中不同声音的节奏,例如比较布谷鸟的叫声和蝉的鸣叫声、对比马蹄的踩踏声与人的脚步声,让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际声音示例中,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聆听大自然的节奏,对节奏、节拍有具象化的感知和美的体悟,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节拍的知识,引入更为复杂多样的音乐节拍听连。
二、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展开教学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对音乐感受进行表达,通过多样化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从中实现对学生节奏感、韵律感的培养。其中最基本的肢体语言就是拍手、跺脚、捻手指等,让学生们的手、脚、口、肩都动起来,实现他们的节奏感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复习《两只小耳朵》歌曲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边唱边做:“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通过这样具体的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音乐兴趣,还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实现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课堂上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听力训练,二是动作节奏训练。首先,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1]。音乐节奏的训练自然应先从听力方面着手。它是学习音乐、学会唱歌、热爱唱歌的基础以及前提,是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候鸟迁徙的叫声、小狗的犬吠声、钟表的滴答声、北风的呼呼声、走路的步伐声、农民伯伯挑担的吆喝声、悠扬的下课钟声、爸爸睡觉的呼噜声这些声音不仅富有情趣,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听力节奏训练的最初目标,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跟着具有节奏感的歌曲划节拍的方式,展开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在音乐选取方面,一定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简单富有节奏感且比较活泼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加上音乐教师的划节拍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音乐曲调的高低升降进行合理的动作表现,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不合拍慢慢达到与音乐曲调的协调一致性。
四、重视对学生们节奏感知能力及听力灵敏度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钢琴曲、大提琴演奏曲、音乐片段等让音乐的节奏感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在感知音乐及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节奏训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配合教师进行音乐听力训练。
五、应用大自然的节奏,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自然界中,音乐节奏无处不在。大自然中没有节奏会让万物失衡,自然中有声及无声的节奏均为神奇美妙的。比如生灵呼吸、规律作息、潮起潮落、风雨雷电、鸟鸣蛙叫等自然节奏,学生只要仔细感知就可以感知到大自然的节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周围的声音,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自然节奏。如人类行走这个动作就是正常人体每天都表现出的基本及富有节奏的本能动作,两脚在行走的时候左右脚均有规律的动态声响,这属于音乐中最基本的节奏形态。对于这样的节奏,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表演,具体可采取拍手的形式、用口发出响声、用物体敲打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节奏都是学生容易感受及表达的,在音乐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集体动口及动手的方式边唱边跳,直到学生心中有数,掌握基本的动作规范。
通过生活化、具象化的音乐节奏感知教学,开启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的大门,进而为其构建音乐节奏的尝试、演绎、复现的机会,让小学生透彻深刻的理解音乐节奏的概念,在脑中形成对节奏的认知和意识。最终唱奏结合让其完全掌握音乐的节奏感,达成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目的,讓学生爱唱歌、会唱歌。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节奏;培养措施
从古自今,众多伟大的音乐家谱写了自己生命的乐章,给无数后人带来了心灵的欣慰。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类的心声,节奏感作为组成音乐、给予音乐灵魂的关键,一直以来成为音乐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点难点。就像伟大的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作为一位作家提出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这个见解,给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人员很多有用的借鉴。如今,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时,忽略了对孩子节奏感方面的关注。殊不知节奏感才是带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因素,缺乏对节奏感的关注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厌恶父母催促的音乐辅导班等等情况。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理论化、体系化知识的阶段,这时候学生还未对世界有太多抽象化、概念化的认知,更没有建立分数等纯粹逻辑化、概念化的数学思维。在这一阶段,很难直接为他们灌输“二二拍”“四四拍”“bpm”等概念,一味地灌输只会导致学生陷入困惑、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采取贴近生活的生活化训练,全面激发学生对节拍的尝试和学习,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在音乐中看到生活。
在结合生活进行的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比较生活中不同声音的节奏,例如比较布谷鸟的叫声和蝉的鸣叫声、对比马蹄的踩踏声与人的脚步声,让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际声音示例中,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聆听大自然的节奏,对节奏、节拍有具象化的感知和美的体悟,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节拍的知识,引入更为复杂多样的音乐节拍听连。
二、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展开教学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对音乐感受进行表达,通过多样化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游戏,从中实现对学生节奏感、韵律感的培养。其中最基本的肢体语言就是拍手、跺脚、捻手指等,让学生们的手、脚、口、肩都动起来,实现他们的节奏感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复习《两只小耳朵》歌曲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边唱边做:“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通过这样具体的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音乐兴趣,还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实现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课堂上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听力训练,二是动作节奏训练。首先,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1]。音乐节奏的训练自然应先从听力方面着手。它是学习音乐、学会唱歌、热爱唱歌的基础以及前提,是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候鸟迁徙的叫声、小狗的犬吠声、钟表的滴答声、北风的呼呼声、走路的步伐声、农民伯伯挑担的吆喝声、悠扬的下课钟声、爸爸睡觉的呼噜声这些声音不仅富有情趣,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听力节奏训练的最初目标,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跟着具有节奏感的歌曲划节拍的方式,展开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在音乐选取方面,一定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简单富有节奏感且比较活泼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加上音乐教师的划节拍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音乐曲调的高低升降进行合理的动作表现,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不合拍慢慢达到与音乐曲调的协调一致性。
四、重视对学生们节奏感知能力及听力灵敏度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钢琴曲、大提琴演奏曲、音乐片段等让音乐的节奏感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在感知音乐及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的节奏训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配合教师进行音乐听力训练。
五、应用大自然的节奏,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自然界中,音乐节奏无处不在。大自然中没有节奏会让万物失衡,自然中有声及无声的节奏均为神奇美妙的。比如生灵呼吸、规律作息、潮起潮落、风雨雷电、鸟鸣蛙叫等自然节奏,学生只要仔细感知就可以感知到大自然的节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周围的声音,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自然节奏。如人类行走这个动作就是正常人体每天都表现出的基本及富有节奏的本能动作,两脚在行走的时候左右脚均有规律的动态声响,这属于音乐中最基本的节奏形态。对于这样的节奏,教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表演,具体可采取拍手的形式、用口发出响声、用物体敲打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节奏都是学生容易感受及表达的,在音乐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集体动口及动手的方式边唱边跳,直到学生心中有数,掌握基本的动作规范。
通过生活化、具象化的音乐节奏感知教学,开启小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的大门,进而为其构建音乐节奏的尝试、演绎、复现的机会,让小学生透彻深刻的理解音乐节奏的概念,在脑中形成对节奏的认知和意识。最终唱奏结合让其完全掌握音乐的节奏感,达成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目的,讓学生爱唱歌、会唱歌。
- 【发布时间】2021/7/7 16:55:22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