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的培养及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假说—演绎法是高中教材中重要的科学方法,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得出很多重要的科学结论,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这种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很多遗传推理题目的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合理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来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之前预期的结论相符,就证明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教材中介绍了多位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重要的科学结论,19世纪中期,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遗传性状在F1中总是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他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假说,认为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颗粒一样,因为性状遗传不会消失,并在F2代总是按一定比例分离,所以孟德尔认为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不会融合也不会消失;并且认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会随机结合。假说很好的解释了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但正确的假说还应该能预测实验的结果。证明假说正确性的关键是证明杂合子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形成不同种类的配子;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用隐形纯合子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完全体现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并演绎推理出了测交实验的结果,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假说完全正确,从而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后来用相同的方法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研究红眼和白眼的遗传规律,设计实验证实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确定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也是利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在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接着提出有关DNA复制的假说:DNA分子以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也有科学家认为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实验,利用同位素14N和15N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和离心技术,区分含有不同氮元素的DNA,实验结果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教材通过科学家真实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概念,熟悉假说演绎法的流程,认可假说—演绎法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可以解决实验中很多问题。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大胆合理提出假说,严谨的演绎推理和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以实验探究题目为例,探讨利用假说—演绎法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例一、假说演绎法:演绎推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已知某种昆虫的正常刚毛(A)与小刚毛(a)、正常翅(B)与斑翅(b)、有眼(E)与无眼(e)这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析:
欲证明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已知材料果蝇的三个纯合品系,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采用亲本杂交,即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然后子一代自交,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即,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流程,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本题的易失分点在于,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需要三对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两对进行验证,否则不能得出结论。
例二、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说解释问题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水稻的无香味(D)和有香味(d)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X射线照射纯合无香味的水稻植株,然后用此植株给有香味的水稻传粉,结果发现子代有801株无香味植株,1株有香味植株(植株Ⅰ)。分析认为,导致植株Ⅰ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两种假说:
①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发生了___________。
②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含有___________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2)为解决第(1)题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家以植株Ⅰ和野生无香味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获得F2(已知一对基因缺失会致死)。若是假说①导致的,则F2无香味∶有香味=___________;若是假说②导致的,则F2无香味∶有香味=___________。
解析:
(1)考查的是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步骤,X射线照射后的无香味水稻植株与有香味植株杂交发现,结果发现子代无香味801株,有香味1株(植株Ⅰ),发现问题:为什么后代会出现1株有香味植株?说明亲本的纯合无香味植株在射线照射后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环境引起的表型模拟,题干提示我们变异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排除表型模拟这种可能,基因重组无法解释实验结果。大胆提出假说解释实验现象;假说一,亲本纯合无香味水稻植株在受到射线照射后,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成d基因,基因型由DD突变成Dd,产生有香味植株,基因型为dd;假说二,亲本纯合无香味水稻植株在受到射线照射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基因型变为DO,产生有香味植株,基因型为dO;两种假说都是合理的。
(2)设计实验对两种假说进行验证,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假定假说为事实进行演绎推理,若是基因突变引起,野生无香味植株无突变基因,则基因型应为纯合子DD,植株Ⅰ(dd)和DD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则F1基因型是Dd,F1再自交获得F2为无香味∶有香味=3∶1;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则亲本是dO×DD,F1是1/2Dd和1/2DO,1/2Dd自交后代为1/2×1/4DD、1/2×1/2Dd和1/2×1/4dd,1/2DO自交后代为1/2×1/4DD、1/2×1/2DO和1/2×1/4OO(致死),所得F2为无香味:有香味=6∶1。
在做此类题目中,发现问题后,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大胆提出可能的几点假说,按照假说推理解释提出的问题,初步确定合理的假说,利用题干已知材料设计实验,把假说做为合理前提,进行演绎推理得出对应实验结果,区分不同假说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可见解答本类型题目的重要方法就是假说—演绎法,题目往往按照假说—演绎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来设计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于这种实验探究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赵照.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逻辑必然性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20(25):18-19.
[2]邓宜新.利用假说演绎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学苑教育,2020(25):67-68.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合理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来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之前预期的结论相符,就证明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教材中介绍了多位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重要的科学结论,19世纪中期,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遗传性状在F1中总是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他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假说,认为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颗粒一样,因为性状遗传不会消失,并在F2代总是按一定比例分离,所以孟德尔认为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不会融合也不会消失;并且认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会随机结合。假说很好的解释了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但正确的假说还应该能预测实验的结果。证明假说正确性的关键是证明杂合子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形成不同种类的配子;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用隐形纯合子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完全体现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并演绎推理出了测交实验的结果,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假说完全正确,从而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后来用相同的方法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研究红眼和白眼的遗传规律,设计实验证实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确定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也是利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在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接着提出有关DNA复制的假说:DNA分子以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也有科学家认为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实验,利用同位素14N和15N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和离心技术,区分含有不同氮元素的DNA,实验结果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教材通过科学家真实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概念,熟悉假说演绎法的流程,认可假说—演绎法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可以解决实验中很多问题。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大胆合理提出假说,严谨的演绎推理和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以实验探究题目为例,探讨利用假说—演绎法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例一、假说演绎法:演绎推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已知某种昆虫的正常刚毛(A)与小刚毛(a)、正常翅(B)与斑翅(b)、有眼(E)与无眼(e)这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析:
欲证明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已知材料果蝇的三个纯合品系,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采用亲本杂交,即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然后子一代自交,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即,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流程,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本题的易失分点在于,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需要三对等位基因中的任意两对进行验证,否则不能得出结论。
例二、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说解释问题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水稻的无香味(D)和有香味(d)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X射线照射纯合无香味的水稻植株,然后用此植株给有香味的水稻传粉,结果发现子代有801株无香味植株,1株有香味植株(植株Ⅰ)。分析认为,导致植株Ⅰ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两种假说:
①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发生了___________。
②父本某一雄配子形成时,含有___________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2)为解决第(1)题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家以植株Ⅰ和野生无香味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获得F2(已知一对基因缺失会致死)。若是假说①导致的,则F2无香味∶有香味=___________;若是假说②导致的,则F2无香味∶有香味=___________。
解析:
(1)考查的是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步骤,X射线照射后的无香味水稻植株与有香味植株杂交发现,结果发现子代无香味801株,有香味1株(植株Ⅰ),发现问题:为什么后代会出现1株有香味植株?说明亲本的纯合无香味植株在射线照射后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环境引起的表型模拟,题干提示我们变异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排除表型模拟这种可能,基因重组无法解释实验结果。大胆提出假说解释实验现象;假说一,亲本纯合无香味水稻植株在受到射线照射后,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成d基因,基因型由DD突变成Dd,产生有香味植株,基因型为dd;假说二,亲本纯合无香味水稻植株在受到射线照射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基因型变为DO,产生有香味植株,基因型为dO;两种假说都是合理的。
(2)设计实验对两种假说进行验证,演绎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假定假说为事实进行演绎推理,若是基因突变引起,野生无香味植株无突变基因,则基因型应为纯合子DD,植株Ⅰ(dd)和DD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则F1基因型是Dd,F1再自交获得F2为无香味∶有香味=3∶1;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则亲本是dO×DD,F1是1/2Dd和1/2DO,1/2Dd自交后代为1/2×1/4DD、1/2×1/2Dd和1/2×1/4dd,1/2DO自交后代为1/2×1/4DD、1/2×1/2DO和1/2×1/4OO(致死),所得F2为无香味:有香味=6∶1。
在做此类题目中,发现问题后,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大胆提出可能的几点假说,按照假说推理解释提出的问题,初步确定合理的假说,利用题干已知材料设计实验,把假说做为合理前提,进行演绎推理得出对应实验结果,区分不同假说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可见解答本类型题目的重要方法就是假说—演绎法,题目往往按照假说—演绎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来设计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于这种实验探究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赵照.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逻辑必然性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20(25):18-19.
[2]邓宜新.利用假说演绎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学苑教育,2020(25):67-68.
- 【发布时间】2021/7/7 16:56:54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