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目前在我国许多贫困乡镇的中小学中,留守儿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三多”和“三缺”的心理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而留守儿童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又是重点工作内容,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进程中,这一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工作愈发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现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留守儿童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促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并不理想,生活的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少农村家庭的年轻父母一代都会选择长期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儿童也就变成了新时期的留守儿童,并且“留守儿童”的这个人才队伍还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家庭关爱缺失等问题,他们不但在学习上方面遇到困难,在心理上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习惯让人愁
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言论和社会行为习惯比较差,说谎成精、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社会破坏性、煽动性,严重时甚至还很有可能带坏其他的同学。例如班上有个学生,父母常年累月在外辛苦工作,不得已只能选择让他进住宿学校学习,结果他在学校天天不得安宁,他每天都要跟别的同学打架,存在着某些极端的心理障碍。
2、学习状况令人忧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无人教导,导致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因而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上课表现得不专心,经常处于走神状态,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直接不完成,导致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等。我校五年级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就跟着他们的奶奶一起居住,每天游戏玩到三更半夜,作业完不成不说,白天上课居然还全程瞌睡,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像这类学生,悲哀的是并非特例,每个班至少有一到三个,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3、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
在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这个群体中,大多数的留守孩子都是由隔代监护和抚养,因此代沟比较大。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同祖辈的有效交流,久而久之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封闭和紧张、忧郁、迷惘和焦虑等。其中自卑心理指的是一种过多地否定自我的一种自愧形秽的情绪,有些学生虽然在自己的学习上很积极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渐渐地积累了消极的心理。闭锁式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人际交往的障碍物上,他们一般都是被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忧郁的心理往往是指学困生在较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悲观心理,往往他们对于学习并不感到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情绪低落、悲观或者厌世。而迷惘心理则来源于学困生对未来的迷惘、困惑情绪,常常使他们陷入无法选择的状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稳定,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就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从近年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来看,虽然现在很多农村儿童的父母都已经基本具备了较高的家庭教育力和文化素养程度,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作业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主要管理人员大多还是隔代进行监护,即由他们的直系祖辈或者亲属进行抚养。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我们采用的这种监护人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是这种家庭监护的模式下,却仍然存在着许多父母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土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有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久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而父母又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成绩。
2、学生自身因素。当前,很多小学生学无动力,学无方法。在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思维,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耗心费力的事情,并且也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选择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也并不科学,喜欢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往前走,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当他们的思维受阻时,他们就更容易地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造成了低效率的课堂。
3、社会因素。由于网络平台的活跃,如“快手”“抖音”APP的广泛推广,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总是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而无心学习。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自控自理能力本身就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身缺乏社会家庭和成人社会的共同监督,所以社会的不良场所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加严重。甚至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所事事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
三、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对策
1、从父母、监护人入手。从当前情况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策略主要在于民工输出地也就是农村。家长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去承担教子的责任。目前多数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程度并不高,他们错认为教育一个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需要给钱或者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行了,至于能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需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牢固正确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现代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观,明确如何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赡养父母都应该是作为子女应尽之责,家长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的是否高低并不直接影响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即使我们是在外地工作,也一定要把我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牢记于心,,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2、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初次入学中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推动作用,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刚开始学会口头讲话直至初次入学的这段时间里,家长们都要努力培养和提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于孩子今后学习的状态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孩子初次入学以后,家长们还需要适时的和孩子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的孩子走出观念的束缚,尽快地脱离学困生这个人的群体。比如,班级当中曾经只有一位同学,因为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的次数相对较少,学习成绩始终不够理想,自己也曾经表现出努力学习的愿望,但是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的努力,成绩仍然显得毫无起色。在我们得知这种情况后,我决定对学生进行家访,在与家长和父母之间的亲切沟通中,了解到这名学生在家中从未跟我们的父母打交道,父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或者成绩也是疏于监督和管理,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工作上。通过互动和交流,家长以及各位教师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彼此之间加强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密切地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和成绩,在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下,其知识和成绩最终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探索学困生的精神闪光点,可以说是让学困生在充分挖掘和发扬其闪光点的过程中,克服其消极的心理问题,既能够保护其自尊心,又有利于使其能够在合理的空间内进行健康的成长。比如在班上的小玲同学就已经具有了比较自卑的心理,在数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也就比较严重,一旦老师提问,她每次回答的话都很轻,严重缺乏了学习的自信心,个人的情绪也就变得比较消极。但是她的为人却十分乖巧,而且在礼仪上也很到位。于是我们就任选她做班上文明礼仪的榜样,让班上的同学向她学习文明礼仪,她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渐渐地放下了自己的提防心理。在这个基础上,我耐心地引导小玲同学在别人向自己学习时,自己也向他人学习,知识和文化都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借此,小玲同学慢慢学会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其在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自信心都得以增强,有效地促进了这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4、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心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协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布打击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尽量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提升学困生的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J].现代交际,2011(1).韩同勇.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J].时代教育,2017(6):220-220.
[2陈晓飞.提高小学留守儿童教学质量的妙招[J].贵州教育,2017(5):38.
[3]姚乃萍.接纳期望赏识——谈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上旬,2016(10).
[4]杨国森.重在激趣贵在得法——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未来英2015(16).
[5]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7.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并不理想,生活的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少农村家庭的年轻父母一代都会选择长期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儿童也就变成了新时期的留守儿童,并且“留守儿童”的这个人才队伍还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家庭关爱缺失等问题,他们不但在学习上方面遇到困难,在心理上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习惯让人愁
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言论和社会行为习惯比较差,说谎成精、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社会破坏性、煽动性,严重时甚至还很有可能带坏其他的同学。例如班上有个学生,父母常年累月在外辛苦工作,不得已只能选择让他进住宿学校学习,结果他在学校天天不得安宁,他每天都要跟别的同学打架,存在着某些极端的心理障碍。
2、学习状况令人忧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无人教导,导致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因而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上课表现得不专心,经常处于走神状态,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直接不完成,导致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等。我校五年级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就跟着他们的奶奶一起居住,每天游戏玩到三更半夜,作业完不成不说,白天上课居然还全程瞌睡,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像这类学生,悲哀的是并非特例,每个班至少有一到三个,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3、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
在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这个群体中,大多数的留守孩子都是由隔代监护和抚养,因此代沟比较大。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同祖辈的有效交流,久而久之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封闭和紧张、忧郁、迷惘和焦虑等。其中自卑心理指的是一种过多地否定自我的一种自愧形秽的情绪,有些学生虽然在自己的学习上很积极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渐渐地积累了消极的心理。闭锁式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人际交往的障碍物上,他们一般都是被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忧郁的心理往往是指学困生在较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悲观心理,往往他们对于学习并不感到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情绪低落、悲观或者厌世。而迷惘心理则来源于学困生对未来的迷惘、困惑情绪,常常使他们陷入无法选择的状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稳定,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就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从近年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来看,虽然现在很多农村儿童的父母都已经基本具备了较高的家庭教育力和文化素养程度,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作业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主要管理人员大多还是隔代进行监护,即由他们的直系祖辈或者亲属进行抚养。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我们采用的这种监护人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是这种家庭监护的模式下,却仍然存在着许多父母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土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有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久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而父母又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成绩。
2、学生自身因素。当前,很多小学生学无动力,学无方法。在对待学习这件事情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思维,他们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耗心费力的事情,并且也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选择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也并不科学,喜欢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往前走,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当他们的思维受阻时,他们就更容易地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造成了低效率的课堂。
3、社会因素。由于网络平台的活跃,如“快手”“抖音”APP的广泛推广,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总是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而无心学习。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自控自理能力本身就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身缺乏社会家庭和成人社会的共同监督,所以社会的不良场所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加严重。甚至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所事事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
三、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对策
1、从父母、监护人入手。从当前情况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策略主要在于民工输出地也就是农村。家长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去承担教子的责任。目前多数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程度并不高,他们错认为教育一个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需要给钱或者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行了,至于能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需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牢固正确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现代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观,明确如何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赡养父母都应该是作为子女应尽之责,家长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的是否高低并不直接影响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即使我们是在外地工作,也一定要把我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牢记于心,,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2、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初次入学中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推动作用,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刚开始学会口头讲话直至初次入学的这段时间里,家长们都要努力培养和提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于孩子今后学习的状态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孩子初次入学以后,家长们还需要适时的和孩子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的孩子走出观念的束缚,尽快地脱离学困生这个人的群体。比如,班级当中曾经只有一位同学,因为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的次数相对较少,学习成绩始终不够理想,自己也曾经表现出努力学习的愿望,但是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的努力,成绩仍然显得毫无起色。在我们得知这种情况后,我决定对学生进行家访,在与家长和父母之间的亲切沟通中,了解到这名学生在家中从未跟我们的父母打交道,父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考试或者成绩也是疏于监督和管理,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工作上。通过互动和交流,家长以及各位教师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彼此之间加强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密切地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和成绩,在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下,其知识和成绩最终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探索学困生的精神闪光点,可以说是让学困生在充分挖掘和发扬其闪光点的过程中,克服其消极的心理问题,既能够保护其自尊心,又有利于使其能够在合理的空间内进行健康的成长。比如在班上的小玲同学就已经具有了比较自卑的心理,在数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也就比较严重,一旦老师提问,她每次回答的话都很轻,严重缺乏了学习的自信心,个人的情绪也就变得比较消极。但是她的为人却十分乖巧,而且在礼仪上也很到位。于是我们就任选她做班上文明礼仪的榜样,让班上的同学向她学习文明礼仪,她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渐渐地放下了自己的提防心理。在这个基础上,我耐心地引导小玲同学在别人向自己学习时,自己也向他人学习,知识和文化都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借此,小玲同学慢慢学会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其在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自信心都得以增强,有效地促进了这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4、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心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协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布打击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尽量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提升学困生的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J].现代交际,2011(1).韩同勇.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J].时代教育,2017(6):220-220.
[2陈晓飞.提高小学留守儿童教学质量的妙招[J].贵州教育,2017(5):38.
[3]姚乃萍.接纳期望赏识——谈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上旬,2016(10).
[4]杨国森.重在激趣贵在得法——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未来英2015(16).
[5]邓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7.
- 【发布时间】2021/8/2 15:30:28
- 【点击频次】511